“那我們去問問初寶,她同意就幹,不同意就算了。”
自從六年前不出海後,童老頭沒掙過一兩銀子,全靠幾個兒子養活。
不是沒想過找份活計,奈何年紀太大沒人要,隻能趕海,砍柴挑水度日。
現在有了能掙錢的機會,就想爭取爭取。
“你自個去問。”剛得初寶三十兩銀,童老太臉皮沒厚到下一秒就找人要菜方子。
“我去就我去,不過一句話的事,瞧把你臊的。”童老頭是個行動派,當即走到院子問初寶:“初寶啊,阿爺想用你那菜方去做生意,不同意也無妨。”
“可以啊,菜方子就是拿來做生意的呀。”初寶懶洋洋的走來走去。
吃太飽肚子脹的難受,辰辰說多走走會舒服,她走了幾圈,肚子果真好多了。
“哎呦,初寶莫不是老天派到我家的福娃娃,怎麼那麼好啊!”太過高興,導致童老頭忽略掉她話中的深層含義。
“嘿嘿”初寶咧嘴笑的開心,走到童老頭跟前停住,“阿爺,我們什麼時候去摘刺泡?”
小小一顆好吃的很,主要是會把舌頭變紅,很好玩,吃飯的時候初寶就在惦記。
“現在就去,”童老頭二話不說,把牆角的背簍提出來,抱初寶進去坐好,“山路不好走,摔跤可疼,阿爺背你去。”
初寶還沒來得及拒絕,就坐在了背簍裏,她思考一小會兒,覺著阿爺說的對,沒嚷著要自己走。
“刺泡,我來咯!”童辰趕忙跟在二人的屁股後麵。
童家在村尾,離後山近些,沿著小路走,一刻鍾後進山。
山中綠樹成蔭,不知名鳥兒立在枝頭高歌吟唱,好不熱鬧。
初寶宛如劉奶奶進大觀園,好奇的左顧右盼,一隻小飛蟲都能盯上半天。
童辰邊走邊問:“阿爺,刺泡在先前的位置不?”
“對,那塊地沒人去過,有很多,夠你們吃上好些日子。”
小孩子嘴饞,會跟上山砍柴的長輩進山找野果吃。
每每果子還沒成熟就被摘完,童家爺孫運氣好,去年找到一處隱蔽的刺泡藤,好幾天才摘完。
這東西能賣點小錢,卻不易放,采摘當天就得賣完,不然會爛掉。
童辰:“那我們明日摘了拿去賣。”
村子離縣城太遠,現在摘的話來不及。
“不賣了,我跟你奶決定去擺個小吃攤。”
刺泡一籮筐賣兩文,要摘一個時辰,再有來回一個時辰的趕路時間,忙活一天隻能掙八文錢,劃不來的。
童辰心疼道:“城裏可遠,每天把東西推過去再推回來,很累的。”
“不去城裏擺,去大柳橋,你四叔和大哥在家沒人照顧我們不放心,那兒離的近,有個什麼事你去喊一聲就成。”
周邊幾個村子隻要出遠門都要經過大柳橋,吃的水也得去那條河打,人流較多,擺有一家麵攤子,生意瞧著不錯。
童老頭想先試試,賣的好的話再把大兒媳喊來幫忙,到時就能騰出一人在家中照顧四兒子和大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