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道理在坐的大人都明白,朱氏道:“娘放心,逸兒能考上是好事,考不過也不打緊,他年紀還小,有很多機會。”
“這就對了。”童老太細心給兩個小娃挑刺,一邊道:“飯後拾掇拾掇,將屋子騰出來,免的天黑看不見。”
門外大雨傾瀉而下,嘩嘩聲不絕於耳,別的屋都在下小雨,根本沒法住人。
沒心沒肺埋頭幹飯的初寶忽然抬起頭,“要不咱們家建新屋子吧,像元爺爺家那樣又大又漂亮的房子。”
元家在村子中央,修的青磚大瓦房比村長和裏正家的還要氣派。
初寶每回路過都要看好幾眼,覺著漂亮極了。
填飽肚子的童老頭放下筷子,抿了口熱湯,“城中不太平,這會兒不宜建房。”
最主要的還是花銷大,進項少,沒那麼多銀子修。
隨著幾個兒子漸漸長大成家,屋子是不夠住的。
二老不是沒想過建屋子,奈何錢袋子始終幹癟,拿不出多餘的銀錢來。
至於賣珍珠得的三十兩,他們不想拿出來用。
這是初寶日後的保障,輕易動不得。
懵懂的初寶聽不懂什麼是不太平,可不妨礙她是個聽話的乖寶寶,喔了一聲沒繼續說建新房的事。
阿爺這麼做肯定有他的道理,自己隻要好好填飽肚肚。
貪吃的初寶從不挑食,碗裏有什麼吃什麼,特別好養活。
小半碗麵糊糊很快進了她的肚子,還有幾大塊肉坨坨。
小肚子滾圓還在往嘴裏塞,吧唧吧唧吃的滿嘴油漬。
看她吃的那麼香,眾人食欲大開,多吃半碗飯。
就連食欲不振,對生活沒了盼頭的童老四也多吃了幾口。
他靠坐在牆角鋪的褥子上,跟前有張小桌子,上邊的飯碗逐漸見底。
斷腿以來,這是他頭回跟家人一起吃飯,低落的情緒得到緩解,心間有股難言的滋味溢散,沒來得及捕捉便消失。
飯後除了兩個小娃和不能動的童老四,其餘人分頭忙碌。
收拾幹淨碗筷,飯桌搬到別的屋子,拿席子過來鋪地板,再把厚厚的褥子墊上,以免夜裏著涼。
除了正屋和裏屋,別的屋子四處漏雨,別說睡覺,光走進去就會被淋濕,不得不打地鋪。
弄好之後,童老太道:“初寶和辰辰年紀小,夜裏跟我睡裏屋的床,老大家的一起。”
男女授受不親,不可能放任朱氏跟一幫大老爺們擠。
裏屋雖小,睡她們幾個還是行的,大不了在過道打個地鋪,勉強能湊合。
“知道了娘。”朱氏看一圈沒什麼不妥之處,邊往外走邊道:“兒媳去後院看看菜地,也不知淹著沒有。”
無所事事的兩個小尾巴立馬跟上。
“我也去我也去!”初寶到門邊拿牆上掛的小鬥笠戴上。
小鬥笠有兩頂,是童老頭趁著空閑做出來的,專門給兩個小娃戴著玩。
高度也是根據他們的身高掛上去的,拿取特別方便。
先她戴上鬥笠的童辰邁進雨中,逮著水坑就踩,“哇哦,好玩!”
愛玩的初寶哪裏忍的住,抬高腳腳往裏蹦,由於力道沒控製好,水花濺的有一米多高,二人剛換的衣裳瞬間打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