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休在京都為人所忌憚不僅僅是趙禎的寵信這麼簡單,郊外兵營中的親衛也是他手中的一張王牌,兩張王牌在手,管你是單張還是炸彈的,統統不是對手。
“邕王所言不錯,但是他們畢竟是軍中頭領了,如此調派出去還不帶兵的,容易惹非議。”
邕王的盤算趙禎細想一下也算是看明白了,但方休是他的人,他又怎麼可能同意邕王的請求呢。
“官家,儂賊殘部勢大,若非這些百戰之將,怕是容易損兵折將啊。”
“笑話,我趙家偌大個天下,眾多的將軍,難道除了鎮邊侯他們就無人奈何得了儂賊了嘛。
司南伯,朕派你為掃南督查,你可否勝任啊。”
司南伯被趙禎突然點名,也是匆匆從人群中走出來,可是他並沒有像方休一樣直接應承了下來,而是猶猶豫豫的不敢保證。
方休是知道邕王和兗王的下場,所以並不在意他們二人的態度,但其他人可不清楚啊,生怕得罪了那位王爺。到時候若是那位王爺繼任了大統,那新官上任的三把火可就要燒到他們的頭上了。
“承恩侯,你說。”
見司南伯不敢說話,趙禎再次點出了一個人,不僅資曆更老,爵位同樣更高,可就是這樣的老資曆,高爵位才更擔心,他們雖然不像文官一樣一肚子的彎彎繞繞,可也不是單純的稚子。
“官家,老臣年事已高,如此奔波恐難勝任。且剛剛彭中郎也說了,此事應當交付於年輕一輩,讓天下人知道我大宋兵武後繼有人。”
到底是老勳貴了,自己將鍋甩回給了彭中郎。
“官家,臣覺得邕王言之有理,倒不是說我大宋軍中除了鎮邊侯便別無他人了,隻不過那些人還太過稚嫩,不像鎮邊侯麾下衛士,個個身經百戰。
若是貿然派遣新兵上陣,恐經驗不足,落了我大宋軍威,讓外人看我們的笑話。”
大宋難得兩次對外的戰爭獲得如此大勝,趙禎也不希望在剿匪的這件事上落了下乘。一方麵是大宋的顏麵,一方麵是自己嫡係的勢力,趙禎也不好抉擇。
這個時候趙禎都想著方休平白無故的給自己樹立這麼多敵人幹什麼,弄的現在都沒有人站出來替他說話,還有他選的老丈人也是如此,女婿都到這個時候,也不說站出來替女婿說說話。
趙禎也是病急亂投醫了,開始埋怨起盛紘來了,若盛紘真有這個本事他會不站出來來嘛,他隻不過是一個小小的五品官,現在在朝堂上爭論的不是伯爵就是侯爵,更有兩位王爺親自下場。
對於兗王的落井下石方休也沒有什麼奇怪的,也不擔心是兩王聯合給他下的套子,他雖然惹人厭,但也不至於讓兩王聯手。
無非是邕王見自己努力了這麼久依舊一無所獲的,所以直接開始打壓起了方休,好讓他識時務,而兗王隻不過是借著這股風也要來吹吹方休,好讓他盡快站邊罷了。
而且他的麾下也有一名出自方休衛隊的將領,若派遣這些人去,他也能吃上一口湯。
方休敢保證,若是此刻方休站到了兗王這邊,兗王馬上就會改換了口風,列舉出一些合適的將領出來。
“稟官家,臣覺得兩位王爺言之有理,我大宋軍威豈可受人小覷,臣懇請陛下,調派軍中能將清剿匪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