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賭徒和蠻牛(2 / 3)

大鳳號的飛行甲板水平鋼裝甲足有100mm厚度,與別國部分老式的戰列艦相比都要更厚,至於和戰巡比,更是完爆地球上所有戰巡——也就是說包括上起“胡德”、“金剛”,下至“敦刻爾克”、“沙恩霍斯特”和“阿拉斯加”這些各個時代代表了戰巡最高水平的傑作——足以扛住454公斤級別的俯衝轟炸航彈正麵命中後仍然可以緊急搶修起降飛機,即使是907公斤級別的航空炸彈直接命中,也能保住下層動力層不被擊穿,僅損失飛行甲板和機庫。

魚雷裝甲部分,大鳳號全艦水下都是按照抵抗450公斤彈頭的魚雷標準設計的,一枚mark14最多是讓軍艦稍微進點水,關閉一兩個水密隔艙就沒事了。

“巡航極速從18節下降到16.5節,預估極速降至30節,應該是前部艙室破損進水導致的,目前已經關閉了兩處艙室,前航空燃油庫有油料泄漏。”3分鍾之內,艦長柳田大佐就彙報了戰損等情況。

“敵情已經清楚了,第4水雷戰隊擊沉了米國人3艘2400噸級的‘射水魚級’潛艇,我方損失了‘霞號’驅逐艦,那些米國潛艇應該是收到此前美軍潛艇彙報的航道和航向,從附近搜索線緊急趕來埋伏的。其中兩艘在搶占發射陣位時被我軍裝備的德製聲納發現其行蹤,在不可能進一步接近獲得更好發射陣位的情況下悍然提前發射了魚雷,另一艘當時選擇了蟄伏逃跑,但是還是被我水雷戰隊擊沉。”

第一艘發現動向的潛艇不敢貿然出擊,那是因為它肩負著把敵情通報出去的重任,後麵幾艘根據彙報的敵艦位置、航向軌跡提前到預定海域安靜設伏,運氣好就可以收獲戰果。小澤治三郎中將本人就是魚雷戰專家出身,對於潛艇戰術的妙用不敢說比肩鄧尼茨元帥,但是基本功還是很紮實的,聽了彙報略一盤算,就知道己方艦隊已經衝破了米國人的第一道潛艇搜索圈了。

他知道米國人的潛艇肯定有小動作,隻是沒想到來得這麼快。

等一下!如果是同一層潛艇搜索圈上的潛艇,能夠來得這麼快,顯然是說明,日本艦隊的行蹤是以幾乎和美軍潛艇搜索圈相切的小角度行駛的,否則,米國人重新調集潛艇布陣根本來不及。

如果說,剛才發現自己艦隊的是第一道潛艇搜索圈,襲擊自己的是第二道潛艇搜索圈的話,那也不是不可能,一般海空大戰中防禦的一方總是在預定海域以己方艦隊為圓心,一圈圈鋪開環形或者扇形的潛艇搜索圈——如果可以預知到敵艦來襲的大致方向,那麼一般為了節約潛艇數量就可以使用扇形布置——但是根據嚐試,這種情況下每一圈起碼要相隔五十至一百海裏,不可能自己暴露後不到2小時就遇到潛艇群。

小澤看了一下海圖,按照此前偵測到的美軍潛艇無線電發報源和剛才遇襲地點,畫出了一圈圈可能的圓心位置——稍微有點幾何常識的人都知道,三點確定一個圓,兩點是確定不了的,但是可以得出一串可能的數據結果。

看著這一串結果,米國人的位置看來比小澤一開始估計的位置還要靠北,山本和他自己一開始預估的美軍艦隊可能存在的海域——這個位置並不是一個精確值,而是有足足兩三百海裏誤差範圍的估算值——應該是在圖瓦盧島正西北的方向上,距離圖瓦盧400~600海裏,距離美屬薩摩亞中北部數島500~800海裏。

這個距離上,美軍艦隊可以延展薩摩亞群島北方航線受保護航段的長度,同時又可以借助陸航的保護,在情勢不利的情況下縮回薩摩亞群島岸基航空兵的保護範圍;最重要的一點是,這樣還可以利用穿梭轟炸的戰術,極大拓展美軍航空母艦的應用——所謂的穿梭轟炸,就是在大洋上進行海空戰時,利用海基部署、海基出擊和陸基回收的戰法來出動出擊機群,同時借助岸基起飛-海基著陸的戰鬥機提供艦隊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