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巧遇張良(1 / 2)

這時刮起了風。

時間不長,樊噲又騎著馬回來了,大聲喊道:“沛公,你們快出來,別藏著了,是自己人。”

“自己人?”劉邦很是納悶,他心想我們一共就這麼點人馬,哪來的自己人?

劉邦帶著蕭何,曹參等人,從山坡後閃出。

隻見樊噲騎著馬走在前麵,另外有一人也騎著馬跟在後麵。

等那人到了近前,劉邦仔細觀看,見此人長得十分俊美,好像一個女人,身高七尺五寸左右,很是瘦削,頭上帶著儒冠,衣衫華貴,腰挎一柄淩虛劍,往臉上看,麵如冠玉,眉清目秀,眼神深邃,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舉止之間自帶一種貴族氣質。

“沛公,在下久聞您的大名,今日得見,三生有幸!”那人翻身下馬,躬身施禮說道。

“你認識我?”劉邦一聽,覺得有點納悶。

“雖然咱們不曾謀麵,但是神交已久!隻是你比我想象中的樣子還要瀟灑一些。”那人一笑說。

“哦?敢問你尊姓大名?”劉邦一聽,也樂了。

“在下張良。”

“你就是那個潁川城父人,張良張子房嗎?”

“正是。”

劉邦與蕭何,曹參對看了一眼,趕緊來到張良的近前,握住他的雙手,說:“先生的大名我早就聽說過,早就想上門去拜訪,聆聽你的教誨,一直瑣事纏身,未能達成心願,不承想,今日在此相遇,真是大慰平生啊!”

劉邦的兩隻大手十分有力,把張良的一雙手差點給握折了,握了老半天才鬆開。

“沛公,您客氣了。”

此時劉邦又把蕭何,曹參,樊噲三人叫過來,重新與張良見禮。

“你們這是要到哪裏去?”張良問。

“先生,不瞞你說,我們正準備趕赴彭城去投靠景駒,不承想,才聽說景駒已經死了。”

“那你是和我想到一塊兒去了,我們也是準備去投靠他的。”

“哦?這樣巧!這麼多的人馬都是你的手下嗎?”

“不錯,我的祖父張開地,原來是戰國時期韓國的三朝宰相,父親張平也是韓國的兩朝宰相,後來,韓國被秦國所滅,家道敗落了,不過家裏還有家仆三四百人和一些資財,再後來,我弟弟死了,我也沒有為他發喪,我就散盡資財,招兵買馬,響應義軍反秦。”

“先生文武雙全,是當世的豪傑,我聽說你曾經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你的壯舉真是讓人佩服呀!”

“那事兒不值一提,”張良連忙擺手說,“不過是匹夫之勇罷了,而且還沒有刺殺成功,現在想想都覺得汗顏。”

“你沒有刺殺成功,不能怪你,要怪隻能怪嬴政太狡猾了,他搞了四輛副車,誰能猜得出他坐在哪一輛車中呢?嬴政手下親兵衛隊眾多,你能全身而退,也實屬難得了。”

“那都是年少輕狂,年輕時做的傻事兒,不值得效仿。那件事過後,我巧遇了黃石公,他贈送給我一本太公兵法,後來,我靜下心研讀此書,讓我漸漸明白,當初的舉動是多麼的愚蠢,真正想要推翻秦國,以刺殺為手段是毫無意義的。”

“對於博浪沙刺秦之事,我想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至於那本太公兵法,我聽說是一部天下奇書,你能不能講給我聽聽?”

“可以。這部書對於一般人來說就是一部天書,根本就讀不明白。但是,當你靜下心來,去仔細研讀的時候,卻發現它包羅萬象,對於世間萬物,行軍打仗,排兵布陣,治理國家等等都有詳盡的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