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拜訪項伯(1 / 2)

“子房,我剛才聽你說,你要去拜訪呂臣?”項伯問道。

“是的,自陳勝死了以後,呂臣率領蒼頭軍在新陽再次發動反秦起義,立誓為陳勝報仇,後來攻克了陳縣,殺了叛徒莊賈,在碭安葬了陳勝,是個忠義之士啊。”張良說。

“我也聽說此人作戰十分勇敢,對故主十分忠心。”

“是的,實不相瞞,我現在已經投靠了沛公劉邦,與他兵合一處,將打一家。”

“劉邦?”

“正是。”

“我聽說他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泗水亭長。”項伯說。

“是的。”

“那他怎麼也舉兵起事了?”

“此事說來話長,沛縣令分配給他一個任務,讓他帶著三百刑徒前往驪山去修陵墓,沒想到半道上那些刑徒跑了一半,他索性把那些人全放了。”

“這麼一說,劉邦挺能豁得出去呀。”

“是的,其中,有一些人見劉邦十分仗義,便留下來跟著他一起蟄伏在芒碭山中。

後來,沛縣的少年,聽說劉邦在芒碭山中斬蛇起義,紛紛都去投奔他,很快,他的人馬便擴充到一百多人。

恰巧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了,周邊府縣的百姓紛紛殺官奪府,響應起義。

沛縣令害怕了起來,也想起義,於是,在蕭何、曹參的建議下,讓樊噲去給劉邦送信,讓他回來做沛縣頭領。

誰知沛縣令在手下人的挑唆之下,擔心劉邦難以掌控,危及自身,又後悔了起來,便把城門關閉,不讓劉邦他們進城,並派人去追捕蕭何和曹參。”張良說。

“沛縣令做人如此反複無常,實在可恨!可殺不可留。”項伯氣憤地說。

“是啊。劉邦用箭向沛縣城內射進了一封書信,沒想到沛縣的鄉親父老見到那封信以後,立即聚眾而起,把沛縣令給殺了,就這樣,劉邦便做了沛公。”

“殺得好!他本就該死!這麼一說,劉邦這個人十分仗義,他做沛公可以說是眾望所歸。”

“正是如此。後來,他奪取了方與和胡陵,兵馬也擴充到數千人,他把豐邑大本營交給了雍齒去守護,沒想到雍齒卻投降了魏國,背叛了劉邦。”

“雍齒不仗義,是個叛徒,該殺!”項伯說。

“於是,劉邦率兵去奪取豐邑,由於豐邑城是劉邦精心選擇的大本營,城池堅固,他打了兩次都沒有打下來。劉邦打算去投奔景駒,半道上,卻聽說景駒已經被殺了。

我本來也打算去投奔景駒的,恰巧我與沛公在路上相遇了,我們倆一見如故,呂臣遣使來,邀請我們到他那裏去,沛公便派我先去探聽虛實,我順便來看看你這位老朋友。”張良撒了個謊說道。

“哎呀,子房呀,你們又何必舍近求遠呢?何必去投奔呂臣呢,不如就到我們這裏來好了。”

“這恐怕不行,沛公是讓我去呂臣那裏談談入夥的具體事宜,如果沒什麼意外的話,就率軍到他那裏去了。我怎麼能違背沛公的意思呢?”

“子房,你又何必固執呢?呂臣是不錯,不過我哥項梁也喜歡結交天下的朋友,如果說兵強馬壯,不是我自吹,他呂臣恐怕還比不了我們,你和沛公一起到我們這裏來發展,將來的前景,肯定要比在他那裏強很多,何況我們弟兄也可以朝夕相處,豈不是兩全其美?”項伯非常誠懇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