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時安自突破之後,便覺得自身境界虛浮,就如水中浮萍,終是無根之物,來得縹緲,終究要鞏固。
如今心境改變,他也有了修行之心,他是為守護心中的那份平衡。他需要這麼做。
記得先生曾經贈予三本修道書本,都是基礎知識,如今用來鞏固境界,或許有用,於是顧時安在青雲國下了渡船之後便尋了一處高山,獨自待在其中,日夜研習書中觀點。
他找到了一個寒暑皆宜居的洞穴,打掃了一番便將其作為自己短暫的居所。至於吃食,山上野果野菜,也能充饑,不需要太過擔憂。
三本書,其一是名為《修行注解》,書中詳細介紹了修行的境界和基礎的修行方法,顧時安在反複讀了三遍之後還是沒有什麼太大的收獲,於是隻能將其暫時擱置在一旁。
其二是一本基礎劍招的注解,名為《劍精注》,書中隻提及了十八種最基礎的劍招,並沒有其他的內容,顧時安隻能早晚練習十多遍。
最後一本是介紹了身體脈絡和氣息運轉的方法,顧時安也是按照書中的方法,早晚吸納吐氣。
山中的環境較為安靜,在顧時安看來這是很有利於修行的,所以,他樂在其中。
時間一點點過去,一年時間悄然過去,顧時安覺得境界鞏固的進度實在太慢如今不過僅僅四成。而最近三個月更是一點進展沒有。
顧時安心血來潮,查看起了儲物玉佩,於其中發現了一柄長劍和一本連名字都沒有的泛黃書籍,看著兩物,顧時安想起了那個與自己隻有一麵之緣的漢子,他們的見麵很不愉快,最後漢子去了遠方,沒有親自來還那柄借走的劍。
顧時安取出長劍和書籍,心中感慨,最後還是翻開了那本有著漢子一生心血的書籍。
書中開篇講述了漢子的前半生,他與一個名叫陳岸的好友,一起遊曆了家鄉的一洲山河,他們打敗了無數天才,名滿一洲,後來因為殺了長虹宗內的一位老祖後輩,遭到了一宗追殺,在這個途中,伴隨了自己百餘年的佩劍清涼劍斷裂,師弟陳岸遠逃扶光洲,自己則開始了長達幾十年的流浪。
之後書中詳細介紹了漢子耗費一生心血所創的劍招,是以自己的佩劍命名的劍招,顧時安站起身,按照書中所寫,一遍遍練習,起初顯得有些滑稽,後來動作越發熟練了,可是劍招中的精髓處,他始終不得要領。
半年下來,自己一遍遍練習,劍招練習不下萬遍,古人說,“讀書萬遍,其義自見”,可是練劍萬遍,尚不得要領,他有些沮喪。
天氣越發冷了,山上的樹木很多不掛一葉,光禿禿的,顧時安停下練劍的動作,舉目遠眺,山下有炊煙嫋嫋。
一片片雪花開始從天空中落下,顧時安站在洞穴之中,雪沒有落在他的身上,他走出洞口,伸出一隻手,接住一片落雪,由他在手中融化,他甩了一下手,將雪化之水甩走。
而後他舉劍起舞,雪越下越大。
他的身邊始終有著一股熱浪,落下的雪開始很快融化,以至於腳下滿是泥濘。
清涼劍清涼,顧時安劍氣滾燙,這是練反了啊。顧時安很快明白了過來。
他輕輕閉上雙眼,任由身上的燥熱散去,讓寒風靠近自己。
可是風吹的越冷,他卻覺得臉頰越發滾燙,他衣袖一卷,將雪花卷向自己,雪讓自己的衣衫盡濕,此刻他忍不住打了個寒顫,不過他依舊沒有停下練劍,隨著動作越發迅速,半天下來,他身上的衣服幹了。
最後他劍尖駐地,雙手撐在劍柄之上,身上變得滾燙,汗水直流。
一陣寒風再次吹來,他衣袖飄飄,燥熱感瞬間消失,汗水在臉上結冰,而劍劍所觸的雪化的泥濘之地,瞬間結冰。
顧時安提起長劍,一步走出,天上的雪下得更快了,而山下尚未結冰的小溪,此刻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