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言語關係與常識關係(1 / 1)

第一節.言語關係

*一是從詞項本身的含義入手,即語義關係;二是從詞項的語法結構方麵入手,即語法關係。

一.語義關係:主要包括近義關係,反義關係和象征關係三種。

*近義關係:詞語之間含義相近

示例:慷慨:大方——慷慨和大方的含義相近

專心:聚精會神——二者均可以集中注意力,意思相近

*反義關係:詞語之間含義相反

示例:了拒絕:同意——拒絕和同意含義相反

堅定:隨波逐流——堅定是形容詞,隨波逐流是動詞,二者含義相反

*象征關係:一個詞語是另一個詞語的象征義

示例:鴿子:和平——鴿子象征和平

藍色:憂鬱——藍色代表憂鬱

☞易錯點.1.絕對反義詞與相對反義詞的區別

*絕對反義詞和相對反義詞與矛盾關係和反對關係的區別相似,前者多從語義角度區分,後者多從邏輯關係角度區分。

*絕對反義詞指兩個詞之間是非此即彼的關係,不存在中間項。

示例:生:死——不是生就是死,不存在其他情況;動:靜——不是動就是靜,不存在其他情況。

*相對反義詞是指兩個詞沒有矛盾對立關係,還存在其他中間項。

示例:胖:瘦——體型除了胖個瘦,還有偏瘦,微胖等。

☞易錯點.2.詞語之間的細微差別

(1).語義程度的輕重。例如,掌握:精通——精通的程度更深。

(2).詞語的適用對象。例如,祛除:驅除——祛除適用於抽象的事物,驅除適用於具體的人或事物。

(3).詞語的感情色彩。例如,鼓動:鼓舞:煽動——三者含義相近,但鼓動是中性詞,鼓舞是褒義詞,煽動是貶義詞。

(4).詞語的詞性。例如,藍圖:工作——藍圖多用作名詞,而工作既可以是名詞也可以是動詞。

二.語法關係

主要包括主謂語結構,動賓結構,並列結構,偏正結構四種。

*主謂結構:一般是名詞+形容詞或者動詞構成的詞語或者短語

示例:八方:支援 愚公移:山

*動賓結構:一般是動詞+名詞構成的詞語或者短語

示例:投擲:鉛球 提出:意見

*並列結構:一般是詞性相同的詞語構成的詞語或者短語

示例:甜言: 蜜語 取長:補短

*偏正結構:一般是一個詞語修飾另一個詞語

示例:大步流星:走路 美麗:校園

第二節.常識關係

主要包括經驗常識和理論常識兩方麵。

一.經驗常識.:經驗常識是由日常生活中的經驗發展而來的,往往與日常生活中的人或事物有關,主要涉及職業、特征、功能、原材料、位置、活動場所、目的、事件的先後順序等多方麵內容的對應關係。

☞易錯點.1.製成品與原材料的關係

製成品與原材料之間的關係在公務員考試中出現的頻率較高,當有多個選項符合該關係時,需要深入分析原材料是否能從製成品中看出。

有些原材料在製作過程中變化較大,由製成品已經無法看出原材料。例如,木材:紙張——紙張的原材料可以是木材,但是通過紙張無法看出原材料。

有些原材料則能從製成品中看出。例如,木材*書桌——書桌的原材料可以是木材,通過書桌可以看出原材料。

☞易錯點.2.主體或客體是否變動

在考查事件的先後發展順序時,如果多個選項均符合,就需要考慮事件發出的主體以及承受的客體是否產生變化,並對主動、被動的關係進行區分。

☞易錯點.3.必然屬性和或然屬性

屬性是事物具有的某些性質或者特征,分為必然屬性和或然屬性。

必然屬性是指事物固有的屬性。例如,火焰:熱——火焰必然是熱的,熱是火焰的必然屬性。

或然屬性是指事物可能具有的屬性。例如,飲料:冷——飲料不必然是冷的,飲料也有熱的,所以冷是飲料的或然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