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 章 下一場,中國風(1 / 2)

思索了一會兒,丁夢陽略顯小心的開口,

“這兩首歌好是真好,爵士味兒很濃,但…是不是太濃了?會不會讓觀眾不太容易接受?”

“爵士就應該這樣,否則七分爵士三分流行像什麼樣子。”

謝良白了他一眼後淡淡的說道。

這屬於理念問題,屬於根深蒂固的想法,丁夢陽也不好繼續反駁。

“聽聽我的學員的作品吧”。

旁邊的鍾盛銘看出了丁夢陽的尷尬,出口替他解了圍,老丁也是感激的看了他一眼。

第二組學員競演開始了,一個男歌手緩緩出現在舞台上開始演唱。

說實話顧城覺得鍾盛銘組的歌曲中爵士風格明顯就要比謝良那組的淡很多,看來他組裏的那幾個學員這一期沒少下功夫。

兩首歌後觀眾的反饋明顯要比謝良那組更多一些,盡管在顧城看來歌曲的質量明顯是謝良的更好,但在受眾程度上卻是恰恰相反。

接下來就是輪到丁夢陽的了,這一期他是下場導師,顧城倒是對他的歌很感興趣。

隨著舞台上的歌手慢慢顯露出容貌,現場的氣氛也漸漸的從安靜變成了喧囂。

顧城當然認識這一個歌手,因為他也是魔音的學生,隻不過比他大了近二十屆。

據顧城所知,這是一個純粹的歌手,不會寫詞,不會作曲,連樂器都隻會一種吉他。他結婚很早,和他妻子在大學裏就在一起。

多年以來一心撲在唱歌上,沒有其他業務,從來沒有緋聞,自出道以來就一直在環球從沒有換過公司。

也不是說環球待遇多好,而是因為他出道時找不到合適的歌,當時略有名氣的丁夢陽便送了他一首,後麵他就一直在丁夢陽手下從未改變。

他就是環球三大歌王之首的張雪佑。

這首歌的前奏是一段鋼琴,非常抓耳,不過到這兒為止,還沒出現什麼爵士元素。

隨後張雪佑的聲音響起,第一句話出來就讓顧城改變了開始的想法。

那種咬字,用嗓都是地道的爵士唱法,演唱中略帶著一種慵懶頹廢的音調。

當然了,最地道的爵士自然是伴奏與唱法的結合,最好還是英文,就像謝良的歌那樣,可惜這是在華國,太地道並不意味著受歡迎。

就像各個菜係到了國外也會經過一係列的魔改,音樂也是一樣,所以這就要求本地的作曲人要對爵士做出一些改變。

要麼爵士的外衣流行的底子,要麼反過來流行的外衣用爵士的底子,總之隻要不是裏外都是爵士就行,而要實現這種方法就得從伴奏和唱法上下功夫。

很明顯這首歌就是這樣,伴奏爵士樂並不濃厚,但張雪佑就用爵士樂的唱法來給這首歌加上了濃烈的爵士元素,但又不會顯得太深入,剛好能讓國內的聽眾接受的程度。

前麵說了張雪佑是一個很純粹的歌手,出道二十年全部心思都花在唱歌上,心無旁騖。可以說他對所有類型歌曲的唱法都有很深的研究,堪稱唱歌技法上的活教材。

張雪佑一首歌唱完,全場觀眾都起身給予掌聲,而顧城聽完後也是心裏一陣苦笑,跟張雪佑一比,他手底下的魯建,陳炯,廖仲齊等人無疑還差的很遠。

即便是已經晉升歌王的蘇雲明,但就唱歌技法上來說,也是不如張雪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