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這裏的學生基本都是文學係的學生或者是對此有興趣的愛好者,乍一聽到出了一首很牛的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圍過來。
今天他們有的人可能自己的文學功底一般般,但基本的鑒賞能力還是在線的。
為首的那個教授看到人群中安靜下來,“咳咳”清了清嗓子,開始讀了起來。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一番抑揚頓挫的朗讀完畢後,人群中的討論聲又開始響了起來,不過對於很多人來說不是很明白這首詩好在哪裏。
見此情況,那些教授又開始說話,“我看同學們都不明白這首詩好在哪裏,我簡單說一下吧”。
“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叫七律,律詩呢是由唐代以後麵流行的一種古詩體裁,有非常高的格局要求,按照字數可以分為五言和七言律詩,顧名思義五言就是每一句五個字,七言就是七個字。
而按照整篇篇幅長短,又可以分為“律詩”和“排律”(長律),而且其中的第二,四,六,八句需要押韻,第三,五,七不押韻。
而這首詩就是七律,一共有七八五十六個字。
我這麼說吧,此詩五十六字,如海底之珊瑚,瘦勁難移,沉深莫測,而又精光萬丈,力量萬鈞。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學。”
隨著他的話說完,更是引起了更大的討論聲,而人群之中的張偉民也是一臉的難堪。
原以為他的作品今天肯定會如同往年那般奪得第一,所以他今天來的早一點,以一個“第一”的位置來看看其他人的作品,沒想到卻突然蹦出個《登高》來。
以他的能力,看到的東西自然要比周圍的學生要強的多,同樣的七律,這首《登高》別說他,說是前無古人毫無問題,說後無來者但是有些不夠嚴謹,隻能說到現在為止,確實是無人可比。
不過他也奇怪,錢清華一直以來給他的印象就是“文學素養深厚,講課能力優秀,但創作能力一般”,怎麼這次突然就爆發了小宇宙,直接就把他給幹翻了。
他腦子裏瞬間便閃出“抄襲”兩個字,不過隨後又搖了搖頭,如果是抄別人的,那原作在哪兒?這種注定能流傳千古的作品不可能連他都沒聽說過。
那是代筆?也可能啊,有些才華,哪裏還會去給別人代筆,隨便去哪個大學或者文學研究所,實在不行去報社之類用筆吃飯的地方都能被奉為座上賓。
張偉明想破了腦袋都想不出這其中有什麼奧妙,但這首詩確實實實在在出現在自己的眼前。
正當他胡思亂想的時候,門口又進來一群人,剛好是錢清華他們,看到這裏圍著這麼多人,一行人也好奇的過來看看發生了什麼事。
到了之後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因為錢清華的作品引起的騷動,而看到《登高》的作者錢教授在此,在場的同學們又開始紛紛提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