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大搞基建(1 / 2)

“鍾師傅,要不是你提醒,就要鑄下大錯了。”崇禎皇帝擦了擦額頭的汗,慶幸地說道。

兵部尚書楊鶴也在一邊暗歎好險,幸好沒有說些信誓旦旦的結論,否則剛一上任就要在皇上麵前留下不好的印象了。

鍾進衛聽了崇禎皇帝的誇獎,隻是微微一笑說道:“陛下言重了,就是臣不說,陛下和各位大人也是能想到的。”

溫體仁聽得搖搖頭,這個中興侯真是越來越像官場中人了。他暗歎了一下,然後又想到一事,就問道:“中興侯,從京師運火炮過去,會不會耽擱前線的戰事呢?”

鍾進衛略微一想,當即笑著道:“可以這麼想,就當同意錦州設立軍械監,用的是泥模鑄炮。就當一切順利,造好一門炮也得要一個半月到兩個月左右。現在在京師用新式鑄炮法,隻需幾天便有一門,用一兩個月的時間,要運到錦州估計也差不多了。”

溫體仁聽了點點頭,好像鍾進衛說得有道理,如果考慮新舊鑄造法的話,從時間上來說,其實也差不多。

“隻是如果從京師運輸過去的話,有一點必須要考慮的是,從山海關到錦州的路上,必須要防備撞見建虜,不過這點可以派夜不收來規避。”鍾進衛接著補充道。

楊鶴剛才聽鍾進衛說,心中有個想法,仔細考慮了一會,覺得確實是個問題,就開口說道:“中興侯,如果下雨天的話,道路泥濘,這點還是要考慮的。”

鍾進衛轉過頭來看向楊鶴,笑著道:“楊大人說得對,這點也要考慮。”

他接著轉向崇禎皇帝說道:“因此臣建議,不若現在也用老方法,把京師通往山海關這條路用水泥來修一遍。”

崇禎皇帝聽了,帶點疑惑地問道:“鍾師傅的意思,還是用民間的力量來修麼?”

鍾進衛聽了,笑著開玩笑道:“是啊,難道陛下想出錢自己修?”

崇禎皇帝聽了一點也不生氣,他也笑了下,向鍾進衛解釋道:“不是這個意思,朕隻是覺得這條路的價值不高,可能沒有多少人會出錢。”

“不會,臣以為民間的踴躍程度不會低。”鍾進衛搖搖頭判斷道。

崇禎皇帝一聽,就不明白了:“這是為何?”

楊鶴早就聽聞中興侯的經濟頭腦發達,朝廷很多賺錢的措施都是出自他的腦袋瓜子。現在身臨其境,不由認真地傾聽起來。

隻見鍾進衛胸有成竹地對崇禎皇帝說道:“陛下,因為有之前修路的示範作用在。最關鍵的是,之前很多人都沒有在那修路工程中占到好處。臣後來建議發行的修路基金又少,很多人因為沒有買到而有怨言。現在又用同樣方法修路,雖然百姓對這路的經濟預期比較低,但因為朝廷已規定了其利潤,是穩賺不賠的,隻是收回本錢利潤時間的長短而已。”

“如果那些大商賈不願意出錢也沒關係,可以由為民銀行為這條通往山海關的路發行對應的基金,不足之處由國企補足。另外,有一些人是知道這條路必然會繁榮的,他們就一定會出錢。”

鍾進衛最後這番話讓崇禎皇帝很是好奇,連忙問道:“誰?這路怎麼會繁榮了?”

溫體仁卻已明白過了,但崇禎皇帝在問,他就沒說,讓鍾進衛來回答,否則就顯得皇上好像有點那啥。

Tip:网页底部有简繁体切换,我们会帮您记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