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火燒聖旨(1 / 2)

初平二年的七月,一場涼爽的秋雨飄落關中大地。

三位年輕的旅人走在雨過天晴的官道上,雖然腳下有些泥濘,卻難掩他們臉上透露出來的輕鬆喜悅之情。

當中一位身形有些單薄的年輕書生,長得劍眉星目、唇紅齒白,隻見他穿著黑色鑲紅邊的官服,頭戴一頂進賢冠,走在來往的人流之中煞是惹人注目。

跟在這位書生身後的兩個漢子,身形高大而健碩,腰間各自掛著一柄直劍和樸刀,看他倆的年紀雖然隻是二十出頭,但卻有著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勢。

二人看著走在前麵不時探頭探腦向四處張望的書生,臉上露出了一副無奈之色。

真是丟人啊!大公子乃是當今太傅、襄賁侯之子,堂堂天子侍中,怎麼一路上看到什麼都要詢問一番,倒好似一個沒見過世麵的鄉下土鱉呢?

或許是實在看不下去了,書生身後的那名白衣隨從關切地勸說道:“公子,天色將晚,你又大病初愈,不如先找一處人家歇息下來吧?”

聞聽此言,黑衣書生停下腳步,胡亂地用袖口抹一把額上的汗珠,頷首說道:“一切聽子泰兄的安排!你辦事,我放心。”

被喚作子“子泰兄”的隨從,心裏一陣膩歪,怎麼看怎麼覺得劉和這家夥近來十分反常。

“公子,還是直呼在下的名字吧,若是讓太傅知道你喊我為兄,隻怕會不高興。”

“不礙事,不礙事!你比我大三歲,理應是我喊你一聲兄長,明輝兄,你說是不是?”

被稱作“明輝兄”的另外一名隨從,頓時麵露尷尬,也不接話,急忙說道:“公子,前方不遠處便是武關,明日我們便可出關,進入南陽地界!”

說話的這名隨從,身穿青色的緊身箭袖服裝,聲音洪亮而且中氣十足,帶著濃濃的幽州漁陽口音,卻非關中一帶人氏。

黑衣書生旁若無人的用手指摳了摳有些發癢的鼻孔,然後向著遠處那一片灰蒙蒙的山巒疊嶂眺望片刻,若有所思地說:“武關是長安通往南陽的門戶,如今由董胖子手下大將段煨把守,咱哥仨想要順利通過,隻怕不容易啊。”

白衣隨從實在看不過自家公子摳鼻子的粗鄙動作,一臉嚴肅的提醒:“段煨乃董賊麾下文武雙全的將領,若論行軍打仗的本領,不輸於徐榮,我們想要蒙混過關,困難重重!”

青衣隨從聽了兩人的話語,頓時麵露難色,一臉不解地問:“既然武關難過,公子何必非要硬闖?我們此行要回的是幽州,前往南陽豈不是南轅北轍?不如沿著我和子泰前來長安時走的漠北那條道路返回?”

黑衣書生把頭搖的跟撥浪鼓似的,“這次咱們之所以舍近求遠繞道南陽,正是為了迷惑董胖子,如果讓董胖懷疑我的真實目的是返回幽州向父親搬救兵,他怎會放我出宮?再者說了,你們倆冒著生命危險開辟出來的漠北道路,十分的重要,今後說不定可以走這條道偷襲董賊,豈能輕易暴露?!”

黑衣書生雖然舉止有些不端,說話也不夠文雅,可這脾氣似乎很好,對身邊的隨從說話很是和氣,沒有什麼架子。

這個黑衣書生,名叫劉和。別看他說話隨意,還不時做出一些粗鄙動作,卻正兒八經的是大漢皇帝劉協身邊的侍中,也是當朝太傅、現任幽州牧、襄賁侯劉虞的長子!

劉和此次離開長安,乃受皇帝劉協秘密囑托,前往幽州向劉虞搬取救兵。

去年關東十八路諸侯在酸棗會盟,聯合出兵討伐國賊董卓,結果惹得董胖子一把火燒了洛陽,然後裹挾少年皇帝和後宮妃嬪無數,以及朝中大臣從洛陽遷都到了長安。

如今這老賊變得更加殘忍嗜殺,也更加地驕奢跋扈。

傀儡皇帝劉協受夠了殺人不眨眼的董胖子淫威,實在不想繼續困在長安皇宮中過著乞丐不如的生活。

正在這時,幽州牧劉虞派來覲見皇帝的使者田疇(字子泰)和鮮於銀(字明輝)抵達了長安,於是小皇帝便異想天開,委派劉虞之子劉和返回幽州,希望劉虞能從幽州派出一支奇兵,前往長安將他從董卓的魔爪中解救出來。

劉和是皇室宗親,又是劉虞的親兒子,小皇帝派他作為特使前往幽州,真是再合適不過。

皇帝派出的使者,被稱之為“天子特使”,又簡稱為“天使”。當然了,此“天使”並非西方神話中那種背上長翅膀、頭頂閃光圈的神話人物。

隻是,天子特使曆來都是集皇權威嚴與身份尊貴於一身,出行在外時前呼後擁那是相當的排場,像劉和這般隻帶了兩名隨從而且步行出巡的天子特使,真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