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和用發行各種實物票劵暫時替代流通貨幣的方法,順利解決了錢行儲備金不足的難題,實際上也是為日後發行紙幣在試水和探路。
實物票劵雖然也是用紙張印製出來,但卻與紙幣有著很大的不同,那就是通用性。合法的紙幣可以買到各種商品,甚至包括票劵本身,而票劵隻能購買與之對應的單一貨品,更無法像紙幣那樣自由地兌換和流通。
不過,無論票劵還是紙幣,能夠為民眾接受的基礎還是政府的信用。一個信用良好的政府,哪怕是用半尺白布上麵寫幾行字,再蓋上官府或者軍隊的公章,就能從老百姓手中換取到糧食和生活物資,這樣的例子在後世的陝甘寧邊區政府的地盤上司空見慣。反之,一個喪失了信用的政府,哪怕是把各種報表數據做得花團錦簇,死命地忽悠和欺騙民眾,但普通百姓從不斷飛漲的物價中便能看出這個政府真正的嘴臉。解放前的“法幣”,便是最好的注解。
糧票、布票、肉票、油票、鹽票、煤票……不同花色和樣式的票劵被製幣廠批量印刷出來,然後由內務司派出衛隊送往幽州的各郡,然後再由各郡分發到各縣。這段時間,《大漢時報》和《豐報》都在不停地宣傳官府印製票劵的用意,以及使用票劵的方便之處。
為了帶動民眾使用票劵,劉和要求各軍和各級官府的辦事人員帶頭使用票劵。以往地方給軍隊提供的糧草,都是通過轉運的方式運輸實物到軍中,現在司令署直接將票劵下撥到各軍,再由各軍的後勤軍需官將一部分票劵分發給官兵,另一部分票劵則直接用在駐地周邊的市場上。
在待遇和保障條件沒有任何降低的情況下,軍隊對於使用票劵是歡迎的,因為有了票劵之後,官兵們可以將分發下來的糧票、鹽票和肉票隨身帶著,再也不用提著一包一包的銅錢“叮鈴咣當”,也不用擔心在熟睡的時候會被別人悄悄的順走。
各級官府的辦事人員對於使用票劵來代替發放實物的做法也不抵觸,他們最清楚幽州目前的實際經濟情況,根本不用擔心拿著票劵換不到實物,或者出現擠兌搶購的風波。
因為有軍隊和官府帶頭使用票劵,加之首批印製的票劵數量並不很大,所以這批票劵投入到幽州之後,反響很不錯,一些小問題也很快得到糾正和解決。劉和見發行票劵的進展順利,於是給製幣司下令,印刷第二批票劵,準備投往遼州、冀州。寧州和並州的經濟基礎受損嚴重,還需要恢複一到兩年時間,劉和暫時不打算向這兩個州投放票劵,而是保持實物交易的原始辦法,先讓兩州的民眾增加對官府的信任再說。
除了發行票劵,劉和也開始了對各州豪族大戶家中所藏黃金、白銀的換購計劃。
劉和的辦法很簡單,卻也很有效,就是用一些奢侈商品、珍惜物品和稀罕物事來打動豪族大戶們的心,讓他們甘心情願、爭相恐後地拿出埋在地下的黃金白銀來購買隻有自己手裏才有得賣的物品。
比如,薊城所產的四輪馬車不僅具備了減震和自由轉向的功能,而且因為拉車的馬匹數量可以從一匹增加到四匹,甚至是六匹,所以車廂可以造得寬敞舒適,還可以添加一些雕龍畫鳳的裝飾,使得馬車顯得格外地高大上。在沒有內燃機的時代,擁有這樣的一輛馬車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如果非要作比較的話,普通的馬車就像是一輛奇瑞小扣扣,普通的牛車就像是一輛比亞迪,豪華一些的雙輪馬車就像是入門級的合資車,而薊城最新研發製造出來的具備了懸掛減震功能的四輪馬車,那就是勞斯拉斯,屬於限量版的頂級豪車。
之前,這種四輪馬車因為數量有限,隻陪給郡守以上級別的官員,豪族大戶們就算是再眼紅,那也隻能幹看著,根本就買不到。現在,劉和終於同意放開四輪馬車的生意,可以向民眾出售,但有個前提,那就是必須用黃金和白銀來購買,銅錢都不行,糧食更不行!
這個時代,民眾對於黃金的認識還停留在粗淺的階段,大家隻是把黃金看成是與珍珠、寶石一樣的貴重物品,雖然平時不會拿出來使用,但真需要用的時候,也沒有覺得有多麼難以割舍。薊城有幾家規矩做生意的商戶這些年積攢了不少硬通貨,當他們得知普通民眾就可以購買四輪馬車時,根本就沒有猶豫,立即拿出家中收藏的黃金,向薊城車廠訂購豪華的四輪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