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九章 袁譚西逃(2 / 2)

駐守河東的趙雲將部隊向西河郡與河東郡交界的通天山一帶調動,直接威逼到了晉陽守軍向膚施撤退的道路。

高幹原本還想依靠晉陽進行固守,但他在發現晉陽的四周一月之間便齊聚了幽燕、振威、振武和申息四支大軍時,卻是徹底的慌了手腳。

趙雲、太史慈、鮮於輔、徐晃……貌似這四位主將也就徐晃手上沾得袁軍士兵鮮血少一些,但他當初在佯攻晉陽時也曾手刃過高覽的兄弟高槐。至於其餘那三位,這些年不知道跟袁軍打過多少仗,可以說他們的軍功之中有一半便是用袁軍的累累屍骨堆積起來的。

這個仗,真是沒法打啊!

晉陽城內的袁軍聽說趙雲和太史慈要殺過來時,紛紛開始逃離,哪怕是被軍法官抓到之後殺頭,也無法阻擋他們內心的巨大恐懼。

逢紀見軍心士氣已不可用,便強烈建議高幹立即率軍撤往膚施,與麴義的部隊合在一處,這樣也能安全一些。高幹對逢紀早就看不順眼,如今又沒人能夠製衡於他,便趁此機會給逢紀戴上了一頂動搖軍心的大帽子,然後拉出轅門梟首示眾。

逢紀一死,城內人心更加不穩。高幹的幾個部下受了司令署情報司人員的收買和鼓動,便暗中串通起來商議等到劉和的部隊圍攻晉陽時殺掉高幹,獻城投降。

過了幾日,幽燕軍首先從北麵開始攻打晉陽的外圍,然後是振武營也跟著行動,振威營則繼續保持威懾不動。

兩路大軍還沒有打到晉陽城下時,城內的袁軍便發動了一場兵變,他們殺死了高幹和那些忠於高幹的部將,然後打開晉陽城門,向徐晃和鮮於輔請降。

晉陽於是相對完整地落入劉和手中,許多城中百姓和普通士兵也因此而得以幸免,不用親身體驗馬城軍火局最新研製出來的烈性炸藥爆炸燃燒時那種恐怖的場景。

徐晃和鮮於輔聯手拿下晉陽之後,十分自覺地將部隊停了下來,然後坐等趙雲和太史慈率領的部隊前往膚施對付袁譚。

晉陽失陷的消息傳到膚施時,袁譚毫不猶豫地采納了郭圖和麴義當初的建議,帶著人馬一口氣撤到了北地郡的富平境內。按照去年朝廷重新劃分的區域,這裏現在屬於秦州的管轄,而實際上還是一處涼州、秦州和並州都沒有官員和政府駐守的“三不管”之地。

趙雲和太史慈對於袁譚的不戰而退毫不在意,他們兵分兩路開始對盤踞在並州西河、上郡等地的小股南匈奴人和羌人進行清理。按照劉和的授意,這次在並州境內的清理行動並非是要徹底消滅這些部落和族群,而是要把他們全部控製起來,然後打散了遷徙至遼州、冀州、青州和徐州等地,使得他們今後再也無法聚集起來威脅當地漢人和官府的管理。

並州的混亂局麵很快得以平息,朝廷原本任命的並州牧司馬防被劉虞換了人選,由當年的討董名士臧洪接任。

並州初定,幽燕軍駐紮在晉陽附近協助臧洪維持地方的治安,振武營開赴河內拱衛京畿重地。

申息軍和振威營沒有給袁譚留下太多的喘息之機,很快出現在了富平的東麵。袁譚這次忍無可忍,意欲出兵進行決戰,卻被麴義脅迫著繼續向西逃亡,一路不停地逃到了玉門關以西,躲進了西域那片遠離中原的混亂之地。

袁譚能夠從富平一路穿過武威、張掖和姑臧等郡,這裏麵肯定跟盤踞在西涼的馬騰和韓遂有關係,但是劉和暫時還不想把橫向上的戰線拉的太長,所以也就沒有讓趙雲和太史慈去找馬騰、韓遂的麻煩,而是命令趙雲率領申息軍返回河東休整,命令太史慈率領振威營留駐富平,直接震懾西涼的馬騰和韓遂。

秦州境內已無兵匪,暫居洛陽的秦州牧朱皓在劉虞的派兵保護下抵達高奴,從此在這裏開始了長達十年的用心經營。

朱皓從小到大深受其父朱儁的影響,對朝廷十分忠誠,所以不覺秦州為苦寒之地,反倒是向往如今蓬勃發展的幽州,因此一到高奴便派人前往薊城學習借鑒,同時還向劉和提出援助申請,希望劉和能夠給他派一批年輕能幹的官員過去,幫著建設秦州。

能夠主動要求劉和往秦州派官,說明朱皓的政治智慧並不低,這一舉動也贏得了劉和的好感,所以秦州從此順利地搭上了北方大發展的快車,結束了長達二十年的混亂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