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戈向南,去洛陽,重整河山……
縈繞在劉和心頭多年的夢想,因為軻比能的死亡而提前到來,這對於已經做好了各種準備的劉和而言,就像是水到渠成一般。
放眼黃河以北,再也找不到一個可以撼動劉和根基的勢力,各軍都在枕戈待旦、日夜操練,隻等劉和一聲令下便開赴黃河以南的戰場。從遙遠的東北遼州,到新設的寧州,再到西北的秦州,每個州的邊界上都有劉和的軍隊駐守,而在這些州的內部,則是受過新式教育和培訓的官員在認真地工作,還有數百萬擺脫了戰亂、災害和饑餓威脅的民眾在辛勤地勞作生產。
軍隊士氣高昂,求戰心切;內政井然有序,錢糧豐盈;百姓服從管理,擁護新政;學者思想進取,求變求新;輿情自由清明,上下通暢;天正教發展迅速,信眾規模不斷擴大……
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在劉和的主導和影響之下實現的,如今正是到了檢驗成效的時刻。
劉和經過仔細思考,在晉陽發表了一篇題為《論大漢全麵改革之路》的文章,詳細闡述了自己對於當前大漢形勢的看法,其中著重強調了世家豪族屢禁不止的土地兼並問題,各州郡擁兵自重自行其政的弊端,以及處於社會底層的民眾長期以來遭受的各種殘酷剝削和壓迫。
劉和的這篇政論文章,寫得通俗易懂,哪怕是鄉野之中不識一個字的農人,也能聽懂大概的意思。一石激起千層浪,這篇吹響了大漢社會變革衝鋒號的文章被各家報紙刊載在頭版頭條,迅速傳向四麵八方。
就在各方猜測劉和公然發表這篇文章的用意時,劉和卻提前結束了對北方四州的巡視,抵達鄴城。
鄴城的驃騎將軍府中,人來人往十分繁忙,各司其職的幕僚們穿梭在各個院落之間,把劉和的一道道命令傳達落實下去。
首先,劉和對現有的軍隊架構設置進行了調整。
任命驍騎衛主將張郃為大漢東北行轅都督,負責遼州、幽州、寧州的軍事;任命李儒為東北行轅長史,協助張郃處理軍務。免去張郃驍騎衛主將之職,由幽燕軍主將徐晃接任;免去徐晃幽燕軍主將之職,由鎮北軍副將文醜接任。
任命振威營主將太史慈為大漢東南行轅都督,負責冀州、青州、徐州的軍事;任命賈詡為東南行轅長史,協助太史慈處理軍務。免去太史慈振威營主將之職,由振勇營主將孫禮接任;免去孫禮振勇營主將之職,由幽燕軍副將郝昭接任。
任命洛陽兵馬都督趙雲為大漢司隸都督,負責並州、秦州、長安和洛陽的軍事;任命李嚴為都督府長史,協助趙雲處理軍務。任命賈逵為申息軍主將,屈蒙擔任軍師。
從這份各軍人事變動的命令中可以看出很多內容。比如,劉和離開北方之後,將由張郃和李儒留守;太史慈將再度返回徐州,接手盧植離開徐州之後留下來的兵權,同時承擔從東線攻打兗州和豫州的任務。趙雲的職務從洛陽兵馬都督變為司隸都督,今後不僅要麵對長安的呂布和皇甫堅壽,還要兼顧京師洛陽的防守重任。
其次,劉和開始對青州現存的幾股勢力進行精簡和整合。劉和給駐守平原一帶的田楷下令,命其在黑山軍張燕率領的部隊抵達清河郡與平原郡交界的地方後立即率軍撤往蓼城,從那裏乘坐海船繞過東萊半島直抵徐州廣陵郡內靠海的鹽瀆。田楷知道劉和整頓青州的決心已定,不敢違抗劉和的命令,接到命令之後便開始收拾東西,做好撤往廣陵的準備。
劉和又給駐守濟南的孫邵下令,命其將麾下部隊集結於曆城一帶,時刻防備兗州方向的異動。孫邵原為北海相孔融府中門客,如今已經脫離孔融的控製,向劉和靠攏,因此對於劉和的命令堅決擁護和支持。
劉和又通過洛陽朝廷給北海相孔融擢升了官職,任命他為九卿之一的少府,並加封他為太中大夫。孔融一生忠於漢室,主張的是“宜準古王畿之製,千裏寰內,不以封建諸侯”來增強漢室實權,並無割據之心,他在接到朝廷的任命公文之後,便將手中的所有權力交到了青州牧沮授的手中,然後從壽光入海,乘坐明輪大船逆黃河而上,前往洛陽任職。
在青州夾縫之中生活了多年的沮授有了孔融給他留下來的底子,終於名正言順地控製了整個青州地區,此番也算是揚眉吐氣,可以在當年的同事劉惠和審配等人麵前抬起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