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有幾位專家也說出了自己的擔憂。在這裏,我應該明確的指出,我們現在討論的這條大運河河道的線路走向,是我國現在可調水方案中引水量最多,施工強度相對就較小,投資相對也較小,工期更短。而一旦大運河建成,引水成功,將對廣袤而又幹旱的西北和華北地區帶來無法估量的好處。雖然受益最大的西北地區和華北地區,但從長遠來說,相當於再造了一個華國。”
他又清了清嗓子,繼續說:“所以,大運河的線路走向,就應該選擇這一地區有利的地形,地質條件和溫度較高的氣象條件,以便施工。更幸運的是,我們所選擇的線路走向,正好避開了強地震區。並且在建築堆石壩和開鑿人工運河的過程中,還可以通過爆破提前誘發地震,以緩解這一地區地殼運動的巨大壓力,贏得較長的地殼穩定時間。另外,我建議,由於近200米的落差相對於一千多公裏的距離來說是比較小的,所以應該盡量將運河的河道加寬,以增加流量。也要為日後的引水計劃早做規劃,預留通道,爭取一勞永逸。”
“從長遠利益考慮,一旦工程完成,隻需要幾年時間,就能解決兩千多萬城市下崗失業人員和近億的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進而基本解決我國可持續發展的製約瓶頸----三農問題。目前,我國在鋼鐵,水泥等眾多行業存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內需不足的問題。隨著“海龍計劃”的開發建設,就可以完全消化吸收過剩的產能。隨著將來開發沙漠和戈壁的步伐,這些產業將會供不應求。而由於大運河引水帶來的氣候變化和生態變化,經過計算機模擬進程實驗,結果顯示影響範圍涵蓋了西北地區,華北地區,華中地區等。遠期效果十分顯著。總之,我認為應該立即上馬大運河工程,啟動宏大的“海龍計劃”,讓祖國的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讓中華民族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偉大的民族複興。我的發言完畢。”
此時已經是晚上十點多了,本次會議的主持人,國務院總理W總理和H主席不約而同的同時側身,輕聲說了幾句話。然後,W總理回過頭來,對大家說:
“同誌們,大家辛苦了。”
W總理頓了一下,繼續說:
“今天和各位專家學者就海龍計劃進行了第四次討論,大家所持的意見已經比前幾次趨於一致了。鑒於時間關係,本次會議就此結束。因為日程的安排,下次會議的時間可能會推遲幾天,不會象這幾天天天和大家討論了。大家這幾天再和各方麵的專家學者們再研究研究,廣泛交流意見,吸收建議。務必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
“另外,通知計委和財政預算部門的同誌們,要盡早行動,對大運河工程進行先期的評估和預算。好了,我也不多說了,大家都應該休息了。散會吧!”
象政治局的常務委員都聚到一起,和專家學者們一起討論國家大事的情形還是比較少見的。因為作為大國的領導人,這個地方要視察,那個國家要出訪。還要接待外國來賓,又要出席各種國際事務活動,國內還有許多的事務更是繁雜。所以,一年也沒有幾次是真正的大團圓。而這次一連幾天的連續集中討論,也從另一個角度映襯出了這次國家西部戰略的重要性。
這次會議討論的主要議題就是規模宏大的“海龍計劃”的前期工程----從“天河”雅魯藏布江引水至黃河的大運河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