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宜中因巴結賈似道而平步青雲,文天祥則處處與賈似道作對。隻要是認為正確的事,無論對任何人他都敢直言。忠肝如鐵石的他,對權傾一時的宰相也絲毫不客氣。
雖然是心思議和,但也不能根本毫無交戰就進行交涉。賈似道的如意算盤是,隻與元軍略作接觸戰,並且獲得戰勝實績。但這可是真刀實槍的戰爭,能否獲勝要打了才知道,不是想怎樣就能怎樣。
禁軍司令官是孫虎臣。賈似道授七萬餘精銳給孫虎臣,要他布陣在池州下遊的丁家洲。
長江水麵上有夏貴率領的兩千五百兵船。然而夏貴是鄂州(武昌)敗將,而且和新進的孫虎臣不和。
讓那樣的家夥立功,我才不幹這種事……連大將都抱持這樣的心態,部下當然更不可能有戰意。
元國將軍兀術派遣部下搭乘搶來的宋船,要他們大喊:“輸了!輸了!我們敗得一塌糊塗!”原本就毫無戰意的南宋水師,還沒有開戰就心存走為上策的意念,聽到這些叫聲後,便擅自將之解釋為撤退命令。
陸路方麵的孫虎臣前鋒軍薑才甚為善戰,但水陸兩路根本沒有聯係。更糟糕的是,禁軍司令孫虎臣搭乘姨太太所坐船隻的情形,被水師將兵看得一清二楚。
“你們看!陸路大將要逃跑了!”全體水師大聲嘲笑起來。在這個情形之下,哪還能打仗!欠缺人和的南宋軍陷於大混亂之中。
“該如何是好呢?”賈似道召來夏貴問道。
“各軍既已喪膽,這還能打仗嗎?”夏貴回答。
十六年前,因兄長憲宗蒙哥之死而由鄂州撤退的忽必烈遭到宋軍的追擊,在這一場雙方套好的假戰中,宋方的主角正是夏貴。由於是鄂州以來的好搭檔,所以夏貴對賈似道的意圖知道得很清楚。
如今,在國軍首腦全數列席的場麵,水師最高負責人下了“戰爭無望”這個判斷。
“今後的方針應該如何?”
“敬請宰相退至揚州,收容殘兵敗卒。杭州情況危急,因此,應奉請聖上暫時避難至海上方為上策。這期間本人負責死守淮西,盡可能地賺取時間。”
“各位有沒有另外的計策?”賈似道逐一望著部下的臉孔問道。結果,沒有一個人發言。
“好,那我就前往揚州吧!”賈似道立刻起程前往揚州。盡可能地收容未蒙受損失的軍隊返回杭州,並且以遷都方式保持王朝的命脈——這是他的意圖。知道這一點的夏貴,應該也不會做勉強的抵抗,而會使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賈似道和夏貴在會議席上四目交接。隻一刹那間,兩人已有了默契。
但元軍這次可不會再演假戲,而是以真刀實槍攻打過來。伯顏和兀術由兩岸發動猛烈攻擊,頓時展開一場亂戰。杭州根本無法得到有關戰況的正確報告,他們隻知道“情況似乎很糟”。
賈似道出征期間,杭州朝廷中執主導權的是右丞相陳宜中等人。陳宜中正是彈劾丁大全的六名太學生中的帶頭人。
彈劾丁大全確實是需要勇氣的行為。但陳宜中早已算計好丁大全不再膽敢引起眾怒而殺死身為太學生的自己,他也已經看出,由於蒙哥發動總攻擊,丁大全遲早要負政治責任,被迫下台。
陳宜中算是個聰明人。陳宜中由流放地回京後,之所以晉升甚快,是因為對賈似道十分巴結的緣故。他判斷堅守鄂州,迫使蒙古軍撤退的凱旋將軍賈似道,一定會成為下一個時代的最高權力者。同時,他也認定失去了蒙哥的蒙古,由於內部的繼位鬥爭,暫時不可能有攻打南宋的餘裕,因此,賈似道時代將會維續一段相當長的時期。
陳宜中的判斷相當正確。賈似道體製維續十六年之久,陳宜中也晉升到右丞相地位。然而時代正在轉變。
我和賈似道接觸未免過深。——陳宜中開始思考自己是不是應該和賈似道疏遠一些。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名叫翁應龍的人從戰場歸來,向他報告亂戰的情形。
“宰相呢?”陳宜中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