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招討使汪立信也在軍中病歿。
由於是狀元,文天祥的知名度非常高。杭州朝廷與其說視他為勤王軍將軍,不如說期待他是國政主宰者。
文天祥敘述了複興國家的策略。“我大宋有祖法,但於國家危急存亡之秋,無視祖法乃不得已之事。”他的策略是,將南宋版圖尚存的國土分為四個鎮,授都統以決定權。
平定五代之亂世的宋太祖,由於本身是軍閥出身的關係,所以特別痛恨軍閥之弊害。因此,他明確訂立文官優位的原則,以防止軍閥再度誕生。這就是宋之祖法。這個原則到南宋時代依然沒有變,國內絕沒有在廣大範圍擁有絕對兵權的武將。
“正因為如此,敵軍在一州,該州即破;至一縣,該縣即破,中原遂沉淪。”文天祥敘述道。
由於懼怕軍閥出現,因而不設大軍團指揮者,致使全國小集團散布。而文天祥的建議是,大膽地設置四個大軍團。軍隊分散為小集團,元軍便得以各個擊破,抵達長江之線後更一路東進。元軍總司令伯顏如今已經進入建康(南京)。
迄今為止的情形是,元軍進入一個州時,隻有該州軍團從事抗戰。由於命令係統互異,鄰近之州絕不派援軍前來。這種情形在州之下的縣亦複如此。與其守祖法而亡國,不如破祖法而救國,文天祥所想的四個藩鎮和中心地如下:
一、廣西·湖南(長沙)
二、廣東·廣西(建興)
三、福建·江東(鄱陽)
四、淮西·淮東(揚州)
於杭州朝廷掌握實權的是陳宜中。陳宜中對文天祥有著對抗意識。攝政的皇太後就文天祥的策略下問時,陳宜中回答的是:“此刻進行如此大規模的改編,可謂迂遠之極。元軍已迫在眼前。現在最要緊的是,以什麼樣的作戰方式對待業已進入建康的伯顏軍。長久以來待在鄉下的文天祥,想法未免太緩不濟急了。”
“說的也是。那就決定不采用這個方案吧!”在攝政的判斷之下,決定不采用四藩鎮之策。
文天祥認為改變為四大軍團之事,如果有心要做,應該很快就做得到。這隻是授予指揮權的問題,並不需要花多少時間。除此之外,他更建議在各地設立遊擊隊據點,以遊擊戰使元軍疲於奔命,這類合乎實際需要的建言也都被駁回。
皇太後之所以采納陳宜中的反對意見,原因是她先前駁回陳宜中應將賈似道誅殺的諫言,所以有以此作為彌補的意思。
一反陳宜中的預測,賈似道還活著,皇太後卻不忍心將賈似道誅殺。雖然她是皇太後,但理宗的皇後和度宗的皇後都還在世,前者更被稱為太皇太後。
賈似道是理宗後期至度宗時期的宰相,度宗更有被賈似道擁立的一段經緯。
似道出仕三朝而未有差錯。今以一度之罪而誅殺,此舉有悖待人臣之禮。處分事宜應僅罷免其宰相職,並予降格為宜。
最後在太皇太後的懿旨之下,決定以此處分。
賈似道被判遷至循州,這是流放之罪。但會稽一個名叫鄭虎臣的縣尉,由於自己的父親被賈似道處以流罪,於是在福建漳州一個名叫木棉庵的地方,將賈似道殺死以報父仇。由於暗中策劃與元媾和的賈似道已死,南宋的前途,等於縮小了可能選擇的途徑。
元軍與南宋將軍在焦山交戰,大敗南宋軍。焦山乃鎮江府東北的要地。
南宋朝廷雖然駁斥文天祥的意見,卻任命他為平江府知事。這是同年八月的事。
九月,元軍攻陷泰州,孫虎臣自殺身亡。十二月,元將軍阿剌罕攻陷廣德軍四安鎮。
“我認為還是那個人較可靠……”
“我也有這樣的想法。我們趕快把那個人召來吧……”
太皇太後和皇太後之間,有了這樣的對話。“那個人”指的是文天祥。十二月,文天祥奉詔前赴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