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找人打聽荀卿的住處。那荀卿乃是一代學術宗師,全蘭陵城的榮耀,問誰誰知道。有幾個好心人見李斯是從外地來的,還硬是把他一直領到荀卿的家門口,弄得李斯非常不好意思。
這個時候,荀卿已經從蘭陵令的領導崗位上退了下來,專一心思,著述育人。他和孔子一樣,“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嚐無誨焉。”是以,盡管囊中羞澀的李斯交納的學費少得可憐,荀卿依然將他收為弟子。李斯溫暖地感受到了,什麼是真正的萬世師表。
跟隨荀卿學習的弟子,雖然不及孔子門下的三千之數,但千八百人還是有的。為了保證教學質量,荀卿將這些弟子按知識水平分成不同的等級,類似於今天的中專、本科、碩士、博士。李斯安頓好了之後,荀卿對他進行了一次摸底考試,看看到底將他分到哪個等級。然而,李斯並不是一個考試型的學生,出來的成績甚是糟糕。盡管他那一手妙絕人寰的小篆書法看得荀卿三月不知肉味,但是荀卿還是將李斯分到了最低級別的中專班。
至此,李斯遇到了他出門遠行以來的第一次挫折。
其實,論智慧和武功呢,李斯一直都比荀卿的那些門下弟子們高那麼一點點,無奈一次考試考砸了,便淪落到最受歧視的中專班去了。更要命的是,由於荀卿先生的精力所限,中專班的任課老師並不是荀卿先生本人,而是他帶的那幾個博士生。博士生懂個啥啊!
李斯灰心喪氣,幾次想回上蔡郡拉倒。然而,他覺得就這麼不明不白地走了,實在太沒有誌氣。他醞釀著滔天的怒火,尋覓著泛濫的發泄。
這一天,機會來了,荀卿先生開大課,所有的弟子聚集一堂,聆聽教誨。
我們不妨大膽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一個大院子,黑壓壓地坐滿了人,陽光在頭頂明媚著。為了讓荀卿先生的話傳遍院子的每個角落,弟子們早提前把樹上的知了捉了個幹淨,屋簷上的鳥窩也給捅了,偌大的院子,像一台被按過靜音鍵的萬丈彩電,闃然無聲。
荀卿先生清清喉嚨,登台開講道:“人之初,性本惡。”話音甫落,一人長身而起,朗聲接道:“人之初,性本善。”荀卿先生循聲望去,哦,原來是那個小篆寫得極好的李斯。
荀卿先生又道:“先有雞。”
李斯道:“先有蛋。”
荀卿先生道:“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李斯道:“青,取之於藍,而藍不及藍;冰,水為之,而溫不如水。”
遇上這麼位抬杠的,課是沒法上了,荀卿先生冷哼一聲,拂袖而去。李斯則渾身上下被一種複仇的快感包圍,他克製住不讓自己仰天狂笑。他挑釁地看著身邊的同學,往宿舍走去。包袱早已收好,妻子和幼兒正在故鄉上蔡倚門而盼。
荀卿先生不愧是偉大的教育家,被李斯當庭頂撞之後,氣很快就消了。在李斯身上,他看到了其他學生所不具備的獨立思考的可貴品質。他深知,隻會人雲亦雲的人,注定一輩子沒有出息。他追上李斯,兩人在和平而友好的氣氛下進行了一番長談。荀卿大悅,當即拍板將李斯升入博士班。所謂一逢風雨便化龍,李斯在荀卿的悉心教導下,學業大進,才華盡顯。很快,其文章、經術、謀略、辯論,在荀卿門下已是無人能及。荀卿歎道:日後能繼承我衣缽的,當為李斯也。
話休絮煩,且不表李斯在饕餮精神食糧的同時,物質食糧卻時常斷檔,不表李斯在孤獨的異鄉對妻子兒女的思念,也不表看見別的同學飲酒**時李斯心中的憤怒和失落,隻表光陰似箭,一晃四年。李斯自度學業已經大成,足堪遊說諸侯、定國安邦,便向荀卿辭行。荀卿挽留他留校任教,李斯婉言謝絕。做學問豈是他的誌向所在。
李斯到宿舍收拾好包袱,哼著小曲,心情雀躍而狂野。他正準備出門,卻從門外進來了一個陌生人。李斯好奇地打量了陌生人一眼,而就是這一眼,讓他下定決心在荀卿門下又多待了三年。那麼,這個陌生人是誰呢?他身上又有著怎樣的魔力?
第三節一生之敵
必須承認,有些人一望而知即為非凡人物。李斯僅僅打量了陌生人一眼,便斷定他是自己今生遇見的第二個注定不朽的重要人物。第一個自然是他的老師荀卿。陌生人衣冠華麗,俊美優雅,提著貴重的皮箱,看樣子像是剛來報到的新生。李斯作為一個老生,對這位新生卻絲毫也不敢輕視。他知道,若小覷了此人,隻會是他自己的損失。
李斯的第六感告訴他,眼前此人必將是自己一生的勁敵。
陌生人注意到李斯,也是眼前一亮。“韓非,韓非的韓,韓非的非。”陌生人自我介紹道。他說話有些口吃,因此,說了這麼短短的幾個字,已是費了他不少力氣。
李斯哪裏有心情在乎這些**上的細微缺陷。他已完全為這個年輕人的名字所震驚。他把自己的腦袋伸進自己的肚子裏,在裏頭一陣狂喊:“我沒看錯人。天啦,韓非!他就是韓非!”
李斯近乎癲狂的興奮,不是沒有來由的。韓非,韓國公子,弱冠之年便已才高四海、名動天下。崇拜英雄是人類的本能需要,韓非,便是為當時無數讀書人崇拜的英雄。李斯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居然能有幸和傳說中的韓非同窗讀書。因此,一時的失態也在情理之中。兩人坐下擺了會兒龍門陣,均有相見恨晚之意。韓非想不到的是,在蘭陵這麼個小地方,除了荀卿先生之外,居然還有李斯這麼一位智慧之人。李斯想到的卻是,韓非我不如也,我將從而遊之,從而學之,從而過之。李斯撂下包袱,不走了。
韓非的到來,在荀卿的弟子中間引發了不小的轟動。韓非所到之處,總會被狂熱的同學們包圍,向他提些五花八門的問題。韓非為人口吃,每由李斯代答。李斯雖為代答,卻總能暗合韓非的心意。很快,李斯和韓非便成為一對死黨。兩人居則同室,出則同車,親密之態,不遜於新婚的夫妻。縱觀中國五千年的曆史,像李斯和韓非這樣令後人心潮澎湃的兩個男人的相遇實不多見。究其原因,一是要相遇的兩個人都是超重量級人物,而且噸位相當,二是要足夠年輕,至少不能太老,人一老,便會固執或傲慢得令人生厭。三是要在一起的時間夠長,一夜情什麼的都不能算。四是要互相影響,彼此促益。五是兩人分開後均能在境界上較前有一提升。想來想去,大概也隻有唐朝那兩個半人半神的詩人——李白和杜甫了。這種可遇不可求的相逢,緣分啊。與此相比,一男一女的相遇則等而下之了許多。即便是才子佳人遇見,那又如何?大家見麵了,**了,爽的隻能是自己,就算拍成A片流傳後世,後人想到你們來,最多也就是**高漲,斷然不會心魄搖蕩,隻悔生之晚也,不得從遊請益。所以說,境界有差距。扯遠了,打住。堅決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