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家庭(2 / 2)

是一個家庭的人的,有一種怨和恨,他不能回首往事。他即使在時間的銷蝕下和新生活的代替下恢複了精神,仍是要在夢裏出現那一個故人的美好形象,仍在隨時的動作裏,猛然地記起那一個而失態發呆。(我在西遊四川劍門關時路經唐明皇聞鈴處,相傳唐王處死楊玉環逃往蜀地,夜宿此地,忽聞楊玉環口叫“三郎”,起床尋覓,以為生還,後才知是驛樓的風鈴叮當而誤聽。聽了傳說,我撫了那“唐王聞鈴處”的石碑,感念到唐明皇是真人!)家庭就是如此讓人無法捉摸,一道古老而新鮮的算術,各人有各人的解法,卻永遠沒有答案。世上什麼都有典型,唯家庭沒有典型,什麼都有標準,唯家庭沒有標準,什麼事情都有公論,唯家庭不能有公論,外人眼中的一切都不可靠,家庭裏的事隻有家庭裏的人知,這如同鞋子和腳。家庭是房子的圍牆,如果房子一旦沒有了圍牆,家庭又變成了沒有窗子的房子。現在的社會,不組織家庭的人可能被認作怪人,組織了家庭,人可能正常,正常卻亦是俗人,沒有了家庭的人卻從身到心,從別人到自己都是半殘廢了。獨自坐望東出的日頭和西落的日頭,孤寂想想,也好,我們不是常常歎息一個人從小學到大學,學呀學呀,一切都成熟了,生命又快結束了,為什麼生下孩子,孩子不就直接

有父親的成熟思維呢?如果那樣該多好!真要那樣,這世界就不是現在的世界,這人也不是現在的人,世界也不必要這麼多人。托爾斯泰說過:每個家庭的幸福都是一樣的,不幸卻是一個家庭與一個家庭不同。人生的意義是在不可知中完滿其生存的,人畢竟永遠需要家庭,在有為中感到了無為,在無為中去求得有為吧,為適應而未能適應,於不適應中覓找適應吧,有限的生命得到存在的完滿,這就是活著的根本。所以,還是不要論他人短長是非,也不必計較自己短長是非讓人去論,不熱羨,不怨恨,以自己的生命體驗著走,這就是性格和命運。命運會教導我們心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