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宿主獲得金陵未開采金礦分布圖一份!】
嗯?
一瞬間,就是葉軒也是一愣,接著便是直接朝著另外一邊走去,“大姐,我去上個廁所。”
“去吧去吧。”
來到洗手間,葉軒從係統之中抽出金礦分布圖,隨後看著未開采的金礦,有很多分布地點,但是其他都是零星的,或者是在住宅樓之下,隻有一處最大的在山中。
在一個名為正陽村的偏遠村莊之下!
挖!
一瞬間,葉軒便是有了主意。
這麼大儲量的金礦,價值幾何,不用多說了吧?
當下,葉軒便是幾個電話打了出去,讓柳嫣然和鄭江浩明天來見他。
隨後便是回到大姐床上,反身抱住大姐葉婉。
嗯?
沒有再次觸發?
再換個姿勢。
還沒有再次觸發簽到?
一連換了十來個姿勢,都沒有觸發,隨後,葉軒悻悻扭過身子,睡覺。
葉婉:“.......”????
剛才,發生了什麼?
怎麼感覺發生了什麼,但是又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
第二天,葉軒便是去了一號別墅。
一會,鄭江浩還有柳嫣然便是來了。
“少爺,您有什麼吩咐?”
柳嫣然和鄭江浩恭敬的站在葉軒麵前,低聲問道。
葉軒看了看二人,對鄭江浩說道:“明天你帶一些人,跟我去一趟正陽村。”
鄭江浩聽到葉軒提起正陽村,明顯的愣了一下,下意識的開口問道:“少爺,您要去正陽村幹什麼?”
葉軒看到鄭江浩的反應,不由得挑了挑眉頭,不答反問道:“我看你這個表情,你似乎知道正陽村?”
鄭江浩撓了撓腦袋,絲毫不隱瞞,直接對葉軒說道:“是啊,我確實知道正陽村,我爺爺奶奶現在還生活在正陽村裏呢!”
見葉軒似乎對正陽村很感興趣的樣子,鄭江浩便繼續向下說道:“正陽村是出了名的貧困村,所以我聽到少爺您提起,才覺得有些奇怪,您怎麼會知道那裏。”
正陽村之所以那麼窮,完全是因為它處於山旮遝裏。
三麵環山不說,進村的道路崎嶇蜿蜒,十分難走。
在其他地方可以修一整條路的錢,在他們那裏五分之一的長度都修不出來。
久而久之,高層的撥款也越來越少,正陽村便徹底跌進了貧窮的泥沼裏麵,爬不出來。
年輕一點的人為了更好的生活,普遍離開了正陽村去外麵打工。
現在在村子裏麵留守的,大部分都是一些老人和兒童。
這樣一來,正陽村的生產力急劇下降,整個村子便更加沒落和貧窮了。
“不過,正陽村那裏麵倒是有不少農產品,果子,而且品質都是非常好的。但是因為道路實在太崎嶇,裏麵的農產品再好也運不出來,少爺,你不會是要幫助他們吧?”
鄭江浩說到最後一句自己的猜測時,整雙眼睛都亮了起來,向外放射著期待的光芒。
他非常清楚葉軒的實力,如果他願意伸出援手的話,正陽村絕對會來一個大變身。
如果真能這樣的話,那些難離故土的正陽村老者們,也可以度過一個安詳的晚年了。
沒有經曆過交通閉塞的時代,就不知道一個被封閉起來的小山村,過得到底有多貧困潦倒。
因為車子沒有辦法正常的行駛進入,所以正陽村裏現在的商品,全部都要靠人力扛進去。
但是村子裏麵,大部分的青壯年全都離開了,留下的全是老弱婦孺,重一點的東西根本就提不動。
所以直到現在,正陽村裏唯一的小賣店裏麵,售賣的永遠是那幾樣生活的必需品和調味料,其他的什麼都沒有。
對於其他孩子來說最普通不過的零食,正陽村的孩子們甚至見都沒有見過。
他們要是餓了的時候,家裏的老人就會給烤上兩個土豆,聊以充饑。
聽起來烤土豆好像格外有意思,香噴噴的樣子,但是如果你每天的一日三餐,主食和菜肴都是土豆呢?
你還能吃得香甜嗎?
正陽村就是一個貧窮到此的小山莊。
正是因為鄭江浩看過那裏真正的苦,才渴望得到葉軒的幫助。
葉軒輕輕的搖了搖頭,說道:“不過我並不是要過去幫助他們賣果子的。”
聽到葉軒的拒絕,鄭江浩的心裏咯噔一下。
明明知道自己隻是奢望一下,但是被拒絕的那一刻,心裏頭還是很失落的。
“我去那邊有正事要做,我是去幫著他們征地拆遷的。”葉軒說的有些緩慢,但是十分清晰。
征地拆遷?
真的有這樣的好事嗎?
要是正陽村的地被征收,村子裏麵的人就可以得到一筆錢,在其他的地方安家落戶。
這樣一來,他們原本貧困的生活環境,一下子就可以得到根本的改變。
鄭江浩眼裏剛剛熄滅下去的光芒,瞬間又亮了起來,直勾勾的看著葉軒,“少爺,您說的是真的嗎?”
葉軒道:“我騙你做什麼,放心。”
葉軒看了一眼還沉浸在興奮中的鄭江浩,直接吩咐道:“你明天多帶一些人手,直接去正陽村。我這邊會和柳嫣然一起,去找劉宗林他們彙合後,最後我們在正陽村見麵。”
鄭江浩立刻就答應了下來,隨後就出去準備人手了。
葉軒看他離去之後,拿出手機給劉宗林打去一個電話,將自己的安排告知對方。
“我們明天先碰個頭,然後一起去正陽村,我也準備了一些人手在那邊,你這邊也準備一下吧!”
劉宗林在電話那頭忙不迭的答應著,“您放心吧,您交代的任務我肯定會拚命做好。”
掛斷電話之後,劉宗林立刻就開始著手準備工作。
第二天一早葉軒等人還在夢鄉中的時候,整個正陽村已經開始蘇醒了。
正陽村因為比較偏僻落後,所以村子還保持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
老人們原本睡眠的時間就比較少,所以他們早就起了床將家裏簡單的收拾了一遍,拿起用了幾十年的勞作工具,準備開始下地了。
正陽村的所有吃食,都是靠村民們勤勞的雙手種出來的。
所以即便現在村子裏麵,隻剩下一些老人和孩子,仍然保持著勞作的習慣。
老人們的動作雖然慢了一點,但是能下地就代表著身子骨還硬朗,硬撐著也要把每日的勞作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