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賑災與剿匪(1 / 2)

“嫁衣?什麼意思?”寧誠不解問道,“難道贛州此次決堤真的是有人在背後使壞?”

曹操故作神秘連連發出笑聲,“隻怕那鳳陽王到最後竹籃打水,白忙活。”

在交代完所有事情後,寧誠也躺回了床上開始休息,不管是誰的陰謀,現在自己最需要做的就是養好精神,天亮之後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一夜無話,次日天明,寧誠起床的第一件事便是找來寧府的幾個仆役,打聽起贛州的消息。

果然發生了最壞的那種可能,現在贛州府包括周邊幾個縣的農田依舊被水泡著,大量成熟在即的糧食完全泡爛泡黑。最關鍵的是贛州府現在群龍無首,僅有的幾名官員怕擔責任根本不去管修河堤的事情,以致於洪澇災情還在加重。

已經有百姓已經跑到城裏要飯了,雖然人數不多,可還是把城裏攪得人人自危。等到災民吃盡了家中口糧,一定會有更多人闖到城裏要飯,那時候就真的亂了。

寧誠也在寧府門前豎起粥棚開始施粥,湧進來的災民聽說施粥的消息後全都跑到了寧府這裏,平日裏清淨安寧的寧府門前如今充斥著哭嚎哀叫,伴隨雨水衝刷地麵的聲音,整個一副悲情景象。

粥棚煮出來的粥水剛一成熟,災民便向蝗蟲一般湧了過來,曹操實在攔不住索性拔出佩劍當場殺了一個這才止住了吵鬧的人群,災民也開始規規矩矩的領上一份粥蹲在角落喝了起來。

寧誠大概數了數,第一天跑來要飯的得有百十人。除了小孩之外,寧誠把他們全都組織起來幫忙搬運糧草,當然也會給一定的工錢。

後世重生的寧誠知道以工代賑才是最快解決災情的辦法。

與此同時,大商都城臨安。

兩封關於江西的折子一前一後呈到了皇帝陛下麵前,中年皇帝揉著太陽穴有些頭疼的抱怨道:“江南西路為何會出現這樣有損朝廷顏麵的事情!”

在皇帝陛下眼裏比起贛州的水災,偌大的吉州府竟然僅被幾十個土匪輕而易舉殺進城這件事更令皇帝惱火。

掌管軍政的樞密院指揮使頂著滿頭白發向前請罪道:“吉州出現如此有損天威的事情,是樞密院辦事不利,懇請陛下允許老臣代罪立功,老臣將親往吉州整頓軍備,剿滅山匪。”

樞密使姓張單名佗,掌管了樞密院二十多年,一直稱得上是盡心盡力。隻不過這次吉州的事件卻狠狠打著這位自以為兢兢業業的老臣的臉。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將功補過,整軍剿匪。

地方軍備本就是樞密院負責,張佗又是在朝上資曆頗高,他這個請求並沒有引起其他大臣的反對,皇帝正要點頭應允時,張佗的手下小小的七品給事中卻在這時蹦出來說道:“微臣以為此事無需張相親自處理,微臣覺得從外軍中抽調一營即可查辦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