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五百年前,在竹城這個小地方,食、茶、酒、樂這四大文化分別對應著凝香齋、沁葉軒、醉知樓和曲聆閣,它們之間四足鼎立。此外,還有已有千年曆史的百草堂,也就是醫館。後來楚心亭設立,專治人心。最後,這醉知樓的一代長女溫筠與百草堂的一代長子初白術,憑借他們的聰明才智,將四大家合並為了竹吟樓。”五百年後一位說書人道是。
“那這溫筠和初白術後來怎麼樣了呀?”
“我聽說,竹吟樓的合並還得多虧有貴人相助,她是誰呀?”
…………
討論聲鋪天蓋地。
“君莫要急,待我慢慢與君細說。”說書人賣了個關子。
—吾乃分割線是也—
五百年前。
這年,溫筠正值金釵之年。
她有一位十歲的妹妹,名為溫筱,在其五歲時便被娘親送去了舅父家寄養。起因呢,是一位算命先生算出家中隻可養一女,不然二人命格相衝,在一起會相互算計,勾心鬥角以致家族分崩離析。不過,等家中之女及笄後被送出的女兒便可回來了。
縱使娘親何嫣憐有再多不舍,也隻好從命。溫筠比溫筱大三歲,若是算及笄,自然是溫筠更快,娘親便將小的送去,大的留下了。
哥哥何彥霖的工作便是在沁葉軒做采茶葉工作,與何嫣憐約定每半年帶溫筱來醉知樓讓姐妹倆見一次。姐妹倆盡管不在同一屋簷下,感情也如膠似漆。
溫筠還有一位八歲的弟弟,名為溫箬,下棋是一把好手,卻天生體寒,無法外出。娘親常常要往百草堂去,因為交給別人不放心。漸漸地,娘親年齡大了,有時不能及時取藥,落下了一些隱患。
每年的二月初與八月初是姐妹倆見麵的日子。猜猜為什麼?因前者為溫筱的生辰,後者為溫筠的生辰,剛好差了足足半年。見麵時間唯有兩日。
而今年的溫筠的八月生辰與以往都不相同。父親溫知潯在今年溫筱十歲生辰時許諾過她們,若是她們姐妹倆能將桃花釀成酒,就準許她們去竹城外的夭山看看。
在竹城,一般四大家中的未及笄女子都不許出現在眾人眼中,隻有在及笄之禮到臨之際,才可拋頭露麵,為眾人展示自己的一技之長,即才藝。如若才藝受到眾人嘉許,那麼此女名動竹城指日可待,處處受人尊敬,論外出的機會,自然是少不了。如若平平淡淡,雖不至於遭到眾人歧視,但以後絕不會高看你,心中會像受到虐待一樣,談何出門?故溫筠除了幼時五歲出過這醉知樓,便再也沒出去過了。
而溫筱因被舅父帶著,可以跟著他到處采茶,竹城大大小小的地方幾乎都去過一遍,眼界較為開闊,可也未出過竹城。
姐妹倆自是非常期待夭山。
關於這夭山,民間有兩句傳言:
夭山之難,難於上蜀道;
夭山之美,美於月出人。
聽聞此傳言,姐妹倆對夭山的期待就更如孫悟空被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想掙脫般。父親並未教她們製作的法子。溫筠查閱了許多書籍,才從《普濟方》上查到:“三月三采新鮮桃花,以上等白酒浸泡,四十九日後服。”飛鴿傳信給溫筱後,姐妹倆早在三月三便開始了釀桃花釀,就是為了保證不出差池,順利去夭山。
采摘下那開全苞的少女,清洗出出淤泥而不染的光澤,晾幹,再將少女裝入瓶中,加入一兩白芷,適量糖霜,放入蝦眼溫度的上等白酒浸泡,少女美似天仙。浸泡七七四十九天後,取出過濾的桃花,裝入消毒好的酒瓶中保存,桃花釀便做好啦。
醉知樓中固然有許多酒,自己親手做的更為美妙,溫筠與溫筱做好後,每日都會小酌一口——她們也想大杯大杯的喝。隻是父母親不許,說多喝傷身哇!
桃花釀隨著她們的少女心事一點一點被消散了,喝完時,已近八月,也臨近她們倆見麵的日子。
是日也。秋風伴著一絲清涼席卷而來,惹的紅葉的臉紅彤彤的,唯獨竹葉依舊不為所動,綠得深入人心。
舅父將溫筱送來便走了,他一貫如此,來無影去無蹤。
父親不願踐行送別之事,亦無影。
娘親自然牽掛擔憂,故必然會到場。夭山之路百分崎嶇,萬般危險,娘親擔心兩個女兒的安危,便讓守護家中侍衛華灼跟隨。娘親還備了些冰晶葡萄,給姐妹倆一起吃。
“多謝娘親。外邊天冷,您小心著涼,快些進屋去吧。”溫筠關心道,雙手接過用冰鑒裝的冰晶葡萄並轉手給了妹妹,再將一旁的婢女剪秋羅手中拿的披風給娘親披上。
“娘親真好,知道冰晶葡萄是我的最愛!”溫筱亦雙手接過阿姐遞來的冰鑒,看到阿姐給娘親披披風,也附和道,“娘親,阿姐說得對,您快別送啦,會冷的。”
“娘親不冷,你們都是娘親的好女兒。”娘親何嫣憐摸了摸溫筠與溫筱的小腦瓜,囑托著,“你們路上一定要小心,此行路遠,夭山險行,千萬別脫離了老灼的視線。有他在,娘也能放心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