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二拜師學藝
大唐盛世,自高僧三藏取回真經以來,大宣佛法,普度眾生,三界升平。是以佛法大盛,向佛之人日增,而向道之人日衰。
至唐末隻二百餘年間,道門已經人才凋零,在這種嚴酷的形勢下,各道教門派不再閉關自守,而是主動出去尋找資質優良的弟子,以期發揚道法,光耀門楣。
※※※
峨嵋山上,靈寶道派現任掌門玉虛真人正在上清宮中長噓短歎,“想我三清祖師開宗立派之時,弟子遍布神州,除魔衛道,何等風光,如今卻……”
師弟玉真真人回道:“如今雖時不與我,更當積極進取,才是我修道之人本色。”
“師弟所言即是,然現今人才凋零,如無米之炊,當如何是好?”
“依我之見,既然現在收徒不易,不如我們主動出擊,尋一資質甚高的少年,悉心教誨,傳以道法,揚我道門如何?”
“嗬嗬,師弟言之有理,反倒是師兄我不知變通,慚愧慚愧。”
“非也,師兄久居山中,精研道法,於世俗之事自然少有思慮。”
“自古隻道徒弟尋名師不易,豈不知為師的想尋一高徒更是難上加難啊。”玉虛感歎道。
“師兄,不若我明日就下山去尋覓人才。”
“不必,這次我打算親自下去,山中的事務就暫且托付給師弟了。”
“遵掌門師兄令諭。”
※※※
成都府,太白酒樓。
一老者模樣的人正高談闊論,講述大唐高僧三藏法師西天取經的事跡,周圍一眾人等聽得目不轉睛。剛講到唐僧被困火雲洞,三徒弟大戰紅孩兒未果。
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突然插話道:“想那唐僧的大徒弟孫悟空乃是數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七十二般變化,本領何其高強,怎麼到了火雲洞就被一個小毛孩子困住,是什麼道理啊?”
眾人也齊聲附和。
老者說道:“那紅孩兒使用道家三味真火,孫大聖促不及防,所以才著了道。”
“那孫大聖大天宮鬧之時,被太上老君丹爐中的三味真火煉了七七四十九天都不曾有事,又怎麼會著了紅孩兒的道?”少年繼續追問。
“這個,這個……”老者一時語塞,竟說不出話來。
眾人也是一並向老者發難,乘這個空擋,少年偷偷溜了出去,等眾人四散而去,夥計方知不妙,菜錢還沒有收!少年已然不知所蹤。
這少年當然就是吳天,吳天前些天來成都府投奔親戚,按地址找到成都府,不想早已人去樓空,無奈之下吳天隻有逗留成都,身上的錢財就要用光,眼看要不了多久就會流落街頭。
剛剛發覺兜裏的錢不夠付飯錢,吳天遂演了一出聲東擊西,瞞天過海的招數,逃之夭夭。
不過這一切,早被一旁的一位雲遊道長看在了眼裏,道長微微一笑,飄然跟了出去。
吳天跑了幾條街道,回頭看看無人追來,才長出了一口氣。
“吃白食的小子,這下看你往那裏跑。”
吳天如遭雷擊,猛然回頭,麵前不知何時多了一位仙風道骨的長者,慈眉善目。
吳天靈機一動,跪地說道:“老神仙饒命,小子我剛才發現財物不慎丟失,不得以才出此下策,以免遭受一場皮肉之災。”
此道長正是下山覓徒的玉虛,他一見到吳天,此子眉目清秀,聰明伶俐,根骨奇佳,心中甚是喜愛,遂起了納徒之心。
玉虛當下說道:“饒你性命不難,但你要回答我幾個問題。”
“隻要能放過我,一百個問題也無所謂。”
“你家裏還有些什麼人啊?”
“父母雙亡,隻有我一個人了。”
“如此甚好。”
好你個頭,老子沒有了父母你開什麼心,吳天心道,斜眼看了玉虛一眼。
“那小友將來有什麼打算呢?”
“暫時還沒有,我一無所有,也不知道將來會怎麼樣。”
看來沒有什麼需要多了解的了,是個可憐的孩子,玉虛說道:“小友難道準備虛度光陰,不想學一身本領嗎?”
吳天回道:“也不是啦,前兩天有個叫至善的大和尚想收我為徒,但是我沒有答應他。”
“哦,卻是為何?”玉虛心下奇怪,至善可是佛教法相宗有名的高僧,長安慈恩寺現任主持,修為甚高,神通廣大。
“剛開始我看他不錯,差點答應了他,沒想到後麵他越來越離譜,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
“此話怎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