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六章 【羅遠誌退據洛陽】【下】(1 / 2)

家裏的網斷了,這段時間的更新應該很不穩定,會盡量恢複正常的,汗

。。。。。。。。。。。。。。

對於羅陽來說,這次選擇從弘農繞道,除了安全上的考慮之外,其實他還有更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趁這個機會前往與弘農守將段煨以及潼關的張繡分別會上一麵。

賈詡上次給他分析的形勢他雖然表麵上沒有說什麼,內心卻是完全讚同的,在其他方麵對他的威脅暫時還維持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的時候,潼關的張繡確實對他的安全至關重要,這也是他讓趙雲與自己一路通行的原因。

若賈詡所說不錯,那張繡是一個很講究義氣的人,那他在看見與他師出同門的趙雲的時候想必不會將原來與趙風達成的協議拋諸腦後。

一個穩固的後方對現在的洛陽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當然,隻是為了這樣一個原因的話,他完全可以讓趙雲單獨一個人前往潼關與張繡交涉,之所以這樣,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趙雲從北平帶回來的消息。

一個月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算短。

趙雲在到達北平,對公孫瓚說明了事情後,公孫瓚本來是不想放行的,可是當初趙雲從真定前來投靠的他的時候,並沒有真正地投效於他,趙雲在公孫瓚軍中,卻是客卿一般的地位,公孫瓚雖然舍不得這員猛將離自己而去,可是也沒有任何借口挽留,要知道趙雲在剛出道的時候,就與文醜鬥了四、五十個回合不分勝敗,那時候的趙雲不過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子,而文醜卻已是聞名天下的猛將了。

趙雲初時開口,也是有著自己的顧慮,若非他在公孫瓚的軍中地位比較特殊,他並沒有真正投效公孫瓚的話,他也是不好意思對公孫瓚說出要離去的話的,然而在此地呆的時間也不算短了,就他所看見的東西,公孫瓚卻並非一個雄心壯誌的人,充其量,他不過算是三國這個亂世中暫露崢嶸的軍閥而已。這與趙雲當初帶著鄉中義勇出來,立誌天下的理想相差不是一星半點。

現在,他已經將‘中牟’軍當成了自己值得效力的勢力,雖然這絕大多數是趙風的選擇給他帶來的影響,可是趙雲相信自己的大哥,也相信在看見羅陽的那一刹那間的感覺,這個人雖然年輕,或許並不是很成熟,可是在他的身上,趙雲卻感受到了一種公孫瓚身上所沒有的東西,那是一種真正的對於生命的熱愛,他對百姓的關心,絕非是那些廟堂之上隻知道高談闊論的政客們所誇誇其談的言語,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情。當然,他對大哥趙風的感情也絕非虛假,對於這一點,趙雲堅信自己的眼睛。

所以在得知公孫瓚現在雖然被袁紹壓製到了北平,而他仗以橫行草原的白馬義從在界橋一戰中也幾乎損失殆盡,實力大損。可是得益於他多年在幽州的經營,絕大部分的烏桓人對他都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尊敬,這讓他在短時間內重新募集了大量的士卒,這些烏桓人自小便在馬背上長大,幾乎每一個人都是天生的戰士。雖然他們沒有什麼戰鬥技巧,對戰陣之類的東西也是壓根不懂,這是他們一個致命的弱點,可是與生俱來的戰鬥本能卻也多多少少彌補了一些,這讓袁紹雖然占據了極大的優勢,卻是拿他沒有辦法,雙方一時之間僵持不下。

雖然從趙雲的角度看來,公孫瓚一方遲早必然要敗在袁紹的手中,可是雙方的僵持狀態卻是給了他一個很好的借口,一個離開北平的好借口。

然而幾年的感情,他在離開之前還是很委婉地公孫瓚提醒了一些,要知道現在袁紹奉劉和為主,本身已經在道義上占據了極大的上風,而劉和的父親,上任的幽州牧劉虞又是漢室宗親中一個不可多得的務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