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到朝會上尋找機會了。”
劉協轉著腦筋,跟著董卓行至朝會處,見朝臣皆坐於堂下,董卓領著劉協坐到龍椅上,而自己立於一側。
眾人行禮後,董卓先言::“諸位臣工,有事早奏。”
話音一落,下麵李儒就站了出來,道:“今陛下英明,董太師賢德,以至長安各處百姓安居,雨順風調。太師之弟,董旻中郎將素有賢名,且與孫堅作戰有功,兩萬之兵,大破孫賊十萬餘人,應升左將軍,拜華陰侯。”
李儒話音一落,立刻出來黑壓壓的一群人,隨聲附和。
“善。”董卓點點頭,把目光投向了劉協等他說話。
劉協知道如今在朝堂上說這個事,那肯定是已經定了的,自己若是有半分遲疑,一旁的董卓恐怕就要親自上來動手蓋璽了。
隻好忙道:“依卿家所言。”
心中卻暗暗鄙夷:“這董卓真是無恥之極,明明被孫堅打了個落花流水,隻能靠著幾座堅城拒敵,外加還有個袁術給孫堅撤後腿,這才讓你安坐長安,要不然你現在就要帶著我朝西涼撤退了。現在竟然還好意思拿這個出來說事,給你弟弟封官,說出來都不嫌丟人。”
“尚父的軍隊真是驍勇,有此破敵之功,軍中諸將皆應嘉獎,為何不見尚父為其請功啊。”劉協封完了董旻,突然開口道。
此話一出,竟將滿朝文武說的楞住了。劉協不知道,他董卓還不知道嗎?這次出征是打了大敗仗的,他沒有懲處軍中將領已經是看在他們跟隨自己多年,而且現今正是用人之際的份上了,哪裏還會給他們請功?
而且董卓此人也未見得多麼大方,他董家之人不論有功無功,男女老幼統統都做了高官,男的一律封侯,女的皆為邑君。可是他女婿牛輔現如今也還不過是個中郎將,尚未封將軍,而假子呂布雖然官位不低,卻沒有獨自帶兵的權利,隻能在長安城中居住,何況其他新投之人了。
不過現在小皇帝如此一說,董卓心裏又有些高興,因為這小皇帝越來越聽話了,以前還是讓他怎麼做,他隻知道順從。現如今已經知道主動向他示好了。恐怕過不了多久,這小子就該自覺的提出退位讓賢了,到那時候,龍袍加身……
董卓陷入無限的意淫當中,下麵的李儒也覺得這小皇帝如此識相,恐怕也是存了自保之心,看來嶽父大人距離皇位又進了一步。
而司徒王允,尚書楊瓚等忠心大漢之人,卻以為是董卓讓皇帝這麼說的,心中更怒,他們可清楚董卓在外麵是打了敗仗的,於是反董之心更濃。
劉協自然不知道他這一句話,會引起堂下這麼多人的齷齪心思,不過他這麼說自然有他的打算,正是要借機引出張遼,好讓他投入大漢的懷抱來。
“尚父,朕欲封賞諸將,不知可否?”劉協又道。
董卓回過神來,哈哈大笑,道:“陛下真乃英明天子,我等愧領了。”說完對劉協拱了拱手,便算是行禮謝恩了。
劉協見董卓拱手,便知道這肯定是董卓心中大喜之下,才作出的反應,若是平日恐怕也隻能得到一句嗯的回聲。
劉協繼續道:“朕自幼長於宮中,不知將軍威武,今聞尚父軍士驍勇,可否命大將前來與朕一觀?”
董卓心中得意,也想讓朝中的臣子見識見識自家軍隊的威風,於是,道:“我有一將,有萬夫不當之勇,萬軍之中可取上將首級,願為陛下舞戟。”
“哦?竟有如此勇士,不知此人姓名?官居幾何?”劉協聽董卓一說,急忙作出一臉震驚,崇拜英雄的模樣。
董卓見劉協一副震驚的樣子,心中更加得意,笑道:“此人乃是我兒呂布,奉先。”
劉協心道,果然說的是呂布,看來現在董卓對呂布還是十分信任的,雖然不讓他領兵鎮守四方,不過這種露臉的事,還是願意讓他出來的。以後萬萬不能小視了董卓,隻看此人收買人心的手段,恐怕也並非隻知道蠻橫粗暴的武夫。
“尚父,快快招他前來,讓朕領略一番軍中勇士的威武。”劉協自然不會說出尚父姓董,為何令郎姓呂的蠢話,隻滿口誇讚呂布和董卓。
董卓隻當劉協是小孩子天性,自然不疑有他,便吩咐殿外衛士,讓呂布帶上他軍中將領前來。
劉協看著遠去軍士的背影,心中長長的出了一口氣,呂布來了,張遼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