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清川在得到他們的鼓勵後,稍微放寬了心:“洛陽城南有伊闕,北有邙山、黃河,西有潼關,東麵在滎陽和洛陽之間,最險要的地方是武牢關。洛陽背山靠水、城高壁厚,易守難攻——這也是目前我方最大的優點。”
封常清頷首苦笑:“這也是我們唯一的優點。那麼,龍少俠認為我方應當采用什麼戰術?”
龍清川稍作思考,說:“防守,但不反擊戰術。”
“何解?”封常清反問。
龍清川心中有自己的主見,他緩緩解釋說:“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洛陽之戰,敵強我弱,雙方實力天壤之別。故而我方應當主動避敵鋒芒,立足於堅固的城牆防守,絕對不能陷入叛軍擅長的陣地戰。最多——如果實力許可的話,輔以少部分精銳部隊,偷襲叛軍後方的糧倉物資,以減少我方防守的壓力。”
龍清川頓了頓,繼續說:“至於大規模地與叛軍正麵交戰,有百害而無一利。”
“正合我意,”封常清大聲地誇獎,“果然英雄所見略同。”
龍清川似乎意猶未盡,他引經據典說道:“本朝太宗皇帝攻打洛陽時,將洛陽周圍的據點如虎牢關、洛口,回落倉等要地一個一個拔掉,然後對洛陽形成圍攻之勢。當時洛陽城內缺少糧食,士卒百姓以樹皮充饑,盡管如此,王世充還是堅持了幾個月才投誠。所以說,如果我們糧草充足,兵員齊整,防守個三年沒有問題。”
“三年,”封常清喃喃自語,然後指著拿著木棒當作武器的士卒抱怨,“可我們現在連兵器都不齊全啊!”
長孫瑾苦笑幾聲,他又何嚐不知,朝廷兵備荒廢多年,一時間從哪兒湊出那麼多武器。
龍清川最後建議:“從大的戰略角度來看,龍清川認為守洛陽,主要目的是為朝廷爭取時間調度、集結精銳部隊,而不是在洛陽擊破士氣正銳的敵軍,朝廷必須放棄在洛陽與叛軍決戰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
對於龍清川一係列的分析,封常清連連誇讚,真不愧是趙蕤的徒弟,深謀遠略,尤其是他最後的勸誡,直接擊中了封常清的內心之患。
封常清長長歎了一口氣:“可惜啊,本將軍急於表現,一時沒能控製住自己,已在聖人麵前誇下海口,盡快取得安祿山的首級進獻朝廷,可如今——本將軍可是騎虎難下啊。”
站在城門上的封常清,看著弱不禁風的守軍,以及殘缺不堪的軍資武器,終於認清了雙方之間的實力差異,此戰絕不是他當初預想的那樣順利。
龍清川在旁建言:“封將軍乃我大唐名將,常年用兵於西域諸國,深得用兵之法,屆時將軍再根據戰況的進展臨時定奪。隻要我們上下同心,三軍用命,我們必然能守住洛陽。”
封常清一拳重重地砸在城牆上,他怒目遠眺,張口大聲喝道:“那是必然!”
長孫刺史及時通報了一個消息,洛陽城內突然出現很多陌生的江湖人士,長孫刺史擔心這些人來路不明,如若他們在暗中搞破壞,怕是對防守洛陽的戰局有礙。
封常清的大軍對外作戰,本就捉襟見肘,根本無暇顧及城內狀況。故而龍清川建議調派洛陽的府郡兵,必要時請不良人協同肅清內敵,以免軍隊分心。
神丐自願協助長孫刺史巡視洛陽城,以防賊人暗中作亂。而龍清川跟吳大財兩人早已商量好,他們跟隨封常清的大軍作戰,有機會悄悄潛入叛軍的軍營,給他們來個下馬威。
樂凡有點不放心,小心地問:“你們勢單力弱,去敵方軍營幹什麼?為什麼不帶我去?”
吳大財天性乖張,他隨口開起了玩笑:“去勸叛軍投降,你信嗎?”
龍清川一把推開吳大財,溫柔地對樂凡說:“我們具體做什麼,需要審時度勢,當機立斷,然後找準機會,快進快出。如有可能的話,我們會刺殺叛軍的主將崔乾佑。”
在龍清川和吳大財的不斷勸說下,最終樂凡留在了神丐身邊,美其名曰是協助神丐保護長孫刺史。但大家心知肚明,這是別樣地在保護樂凡,她在神丐身邊要比在戰場上安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