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厭勝之術(1 / 2)

也許是離開了仙女的加持,也許是照顧太上皇太過於勞累,聖人突然間也生了重病,並且臥床不起,這可把滿朝的文武大臣嚇壞了。

聖人不是有仙女的加持嗎,怎麼還能生病?由於群臣對加持之術紛紛質疑,再加上不良帥派人從中作梗、挑撥,所謂的仙女便受到了群臣的質疑。

為了挽回丟失的權威和顏麵,仙女宣稱她察覺到宮中有厭勝之術,專門克製當今聖人,要不是她及時出手化解,聖人早就駕崩雲雲。所謂的厭勝之術,其實是古代方士的一種巫術,能以詛咒克製或者加害於別人。

而讓群臣信服的是,仙女當著張皇後、內侍省總管以及朝中大臣的麵,掐指算出了厭勝之術的具體位置——聖人的寢宮。

謀害聖人,這可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張皇後暴跳如雷,當即吩咐千牛衛在寢宮內搜尋,果然——在無所不能的仙女提示下,千牛衛找到一張釘在橫梁上的黃色符咒——符咒上畫了一個披頭散發的猙獰女鬼,圖的四角分別標誌著:鬼水、鬼金、鬼火、鬼木。

這張符咒稍微有點褪色,上麵也積累了一層薄薄的灰塵,由此推斷,它被釘在橫梁上已經有段日子了。

得知此事後,朝中的文武百官紛紛質疑,這張謀害聖人的符咒究竟是何人所為?

在張皇後的提醒下,眾位大臣才不情願地想起,寢殿在長安陷落後已被叛軍毀壞。後來郭子儀率軍奪回長安後,當今太子李豫為了向聖人表孝心,親自帶著工匠修葺了大明宮的寢殿,按照日子推算下來,這張符咒斷然是修葺寢殿時釘在橫梁上的。

張皇後如此之說,等於是把太子推到了大臣的對立麵。在聖人病倒後,張皇後不離寸步地服侍在左右,她借機影射太子勾結權宦,心懷叵測,早就想登基執掌天下,否則宮中也不會有這種邪門歪道之術?

當病殃殃的聖人知曉一切後,不由得暗自膽顫,可他的內心實在難以相信,一向忠孝仁義的太子,怎會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聖人心中疑慮重重,張皇後繼續在旁添油加醋,她直言假如聖人不幸中招駕崩了,得利的必然是太子李豫,故而其他人並沒有行事的動機。

而仙女也適時地在聖人麵前哭訴,直言太子李豫在監國期間,曾多次下令讓仙女也加持他,並幾次三番地對仙女非禮。仙女還言之鑿鑿地指出,太子李豫的無恥獸行,與前朝淫母弑父的亡國暴君隋煬帝想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謊言重複一千遍便是真理!

盛怒之下的聖人失去了理智,已顧不上他那羸弱的身子,也不顧李輔國和部分大臣的勸告,強行下旨廢除李豫的太子之位,並預備立越王李係為太子。

有道是“薑還是老的辣”,關鍵時刻,經曆滄桑的太上皇及時出麵,他以“一日殺三子”和“建寧王”的悲劇規勸聖人,千萬不可意氣用事,等真相水落石出後再定罪也不遲。

“一日殺三子”的悲劇,是太上皇年輕時受武惠妃的蠱惑,一天之內冤殺了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三個兒子;而“建寧王”的悲劇,則是當今聖人冤殺他的第三子李倓。

這兩個悲劇的根源,都是皇帝受人蠱惑而不明真相,在衝動之下做出的錯誤決定。

經過太上皇及時的提醒,暴怒之中的聖人逐漸冷靜下來,他不再固執地堅持廢止太子李豫,而是焦慮地躲在寢宮中養病,借此觀察著太子的一舉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