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人的地方,老嶽父吳秉儒怒瞪魏魁,“你最好快些把我女兒找回來!否則,別怪我替女休夫。”
魏魁愣住了,嶽父大人怎麼知道小丹失蹤了?
不過,仔細想想,有跡可循。
自己數次回京,都沒帶她回來,就算跟著他外出,有固定居所,這半年多吳家二老都沒見過自己女兒,想必去他家裏詢問傭人了吧?
“是!嶽父大人。我一直在找,沒有消息。”他隻能撒謊,他根本就不知道去哪裏找。
豐王爺的人遍布各地,沒有找到。他單槍匹馬去哪個方向?
難道吳曉丹人間蒸發?
這可不好。
他的境遇很糟糕,需要吳秉儒的後背,無論如何不能斷了這門親。
吳秉儒還想再說說,有人過來,他忍住,氣哼哼地離開。
獨留魏魁在風裏暗傷,還有那身上和心裏。……
而奔赴西南的高繼輝,也不是很好過,離民義縣近了,少年越發擔憂。
山高河多,路途艱險,異族紛爭。
那裏少數民族眾多,話聽不懂,飲食不習慣,空氣中都可能彌漫著陌生與危險...
都要預先防備。
“殿下,我們還有二十多裏到達玉縣。這玉縣的地界很大,高山低穀、平原河流都有覆蓋,不進城的話,隻能從南邊繞行,路還不好走。
但是這樣再回到去民義縣的大路上,那就多走近百裏。
我們人好說,這馬匹物資可就難辦。”
高個帶著探路的先潛隊員,來見過高繼輝。
他還是沒有騎馬,南笙要求他半個月不得騎馬。一路上太顛簸了,幸好,皇帝高呈恩給他準備的多匹好馬,他躺著的時候多。
派出的先遣隊必須快他們一天到達下一個駐地,然後,再有快馬返回,稟明一切。
高繼輝他們的速度已經夠快了。七天七夜,白天分散休息,夜裏都在趕路,也幸虧南笙的手電筒。
很少進城。他們有近四十輛馬車的軍需物資,不能招搖顯眼。
那天,在京都西郊外等了半天東山縣的人,一千人陸陸續續集中統一。加上高呈恩給他的五百精兵強將,個頂個的高手。
按說,一千五百人,不多。兵在精。
他不知道的是,在他周圍還有高呈恩派來的暗衛,頂級高手,與明佐、明佑不差上下。
就是為了確保他的安全。
他們以為太子殿下是弱不禁風,一路上都在車裏輕閑覽書、品茶玩物。
“這魏魁教出這麼個弱鳥,整天窩在車裏。”這樣的人他們不喜歡,可命令得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