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早上,他依舊回來吃個早點,帶點熱水,8:15路過辦公區發現,居然隻有幾個人到公司!現場都已經如火如荼了,辦公區居然如此懶散。叫白鹿過來:以後遲到的扣半天工資,一個月3次遲到,當月績效全無。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不在辦公區,考勤給我抓好了
第四天早上,他覺得回來吃早點簡直就是浪費時間,開始讓綜合部送早點和熱水到現場,並讓項目部資料員負責全天飲用水的供應
第五天早上,綜合部因送的早點是涼的、送的熱水不夠熱被一頓臭罵。老方有個毛病,不管冬夏,天氣多熱,都隻喝熱水,而且是95℃以上的熱水。綜合部這個沒腦子的,本來還在抱怨起得太早,買吃弄喝、忙的夠嗆,結果被老方劈頭蓋臉卷一通,猶如“醍醐灌頂”,瞬間清醒了。他反應過來,是自己太過匆忙,忘記了熱水機在長時間無人使用的情況下,會進入待機模式,水溫會逐漸下降,今早他是第一個接熱水的,也就是說,熱水機在他接完水才開始工作。不難推測,此時老方喝的熱水,離95℃差著十萬八千裏。而且,他也瞬間明白,為什麼以前老方接熱水,都會彎腰看一眼熱水機,原來如此,他是在看下麵的溫度表!!!
回到公司後,綜合部這個沒腦子的(三宗)給全部門開會,排班讓大家每天給老方送早點、熱水和紙巾。並以今天的批評為鑒,把送餐的要求和注意事項,言辭懇切的強調了一遍。告戒大家幹活務必走腦子,仔細再仔細,別讓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
第六天早上,對,自5:30地域模式開啟後,所有人便自然而然取消了休息日,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因為老方每天都在。私下裏,施工單位之間開始互相低語,老方是絕對懂工程的,是經過工程現場管理多年淬煉的,現場工序是否偷懶、工法是否正確、用料配比是否準確、材質是否符合約定、施工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問題等等,都在他腦子裏。想造個假、偷個懶或拖一拖都是不可能的,在他麵前,我們猶如透明的玻璃一般……我們考慮的是如何完成任務,他在考慮的是如何穿插作業、加快速度;如何在保證速度的同時,又保證質量……
第七天早上,當現場施工步入正軌,且有了初步成果,開始讓設計介入、成本介入、計劃運營介入、營銷介入。各部門開始跟老方一塊轉現場,這塊是如何設計的、工法如何實現、用的是什麼材質、成本預計在多少,綜合權衡後,給出一個妥帖的優化方案,確保既美觀、又便於施工、又節省成本!一次兩次還好,陸陸續續,老方發現,原來設計上有這麼多缺陷和待優化的地方,應該說公司設計團隊和簽約的設計院,根本就是應付差事,根本就沒有人性化設計、實用性設計、經濟性設計的思維,完全是照搬照抄應付工作。老方大發雷霆,把設計院院長約到現場,讓他親自看看自己的設計師,就是這樣對待工作的,這符合現場施工的邏輯嗎?
雖然對員工和施工團隊暴躁如雷,但對待設計院院長,老方還是很尊敬的:院長,雖然現在已經開始施工了,不過還好,這隻是體驗中心,三棟簡單的單體建築,容易調整。我擔心的是後麵啊,後麵大批量的住宅、商業和產業,院長,您可得替我把好關,我想您是極為重視作品的,我不想因為這點小事或瑕疵,影響了我們之間的信任。
設計院院長:請方總放心,接下來我親自盯這個事,我安排人駐場配合,凡是類似的優化,全部記下來,舉一反三查後麵的圖紙,確保不再出現類似的問題。我們也難得,遇到一位您這樣的操盤手,我們這次也是真的學到了,況且跟方總學這一次,後麵我們可以吃好多年……
第八天早上,老方到達現場發現,大家似乎已經適應了這種地域模式,在有說有笑的等著他,看到這樣的場景,老方很是欣慰,應該說他的目的達到了
第一步,大家心理上還無法接受,抱怨、不甘,但是又沒有辦法,除去睡覺的大部分精力,都留在了這裏。慢慢的,大家都在,好像心理就接受了,也沒那麼抱怨了,開始苦中作樂了,開始想,反正待著也是待著,不如按老方的要求做點事情,好不至於被罵、被罰,影響心情。最終還是不知不覺的接受了,人,就是這樣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