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陽還拿出一些現代的醫學書給他看。
但上麵都是簡體字。
霍去疾看著這些字雖然也很小巧精致,但卻是“缺胳膊少腿兒”的,他看不懂啊!
風陽決定等安頓下來之後就讀給他聽,或是自己讀出來,讓他再用繁體字記錄一遍,這樣就能讀懂了。
風陽想找人問問距離下一座城池還有多遠。
風陽聽雲夢綺說過,雲滄海年輕的時候做生意,也是經常來中州的,所以他應該知道。
但風陽懶得搭理他,便直接問霍去疾了。
霍去疾雖然以前來過一兩次,但對於路況卻並不熟。
他看了看附近的參照物,猜測道:“應該快了,下一座城應該是火烈城,估計再有一兩天就到了。”
眾人精神大振,腳下的步伐也不知不覺的輕快了起來。
走了這麼久,終於要走到有人煙的地方了嗎?!
風陽聽霍去疾的介紹,這火烈城是中州的西北第一門戶,也是一座軍事重城,有著高大而厚實的城牆,還有大批的兵士在鎮守著。
因為無論是從北涼州過來,還是從西蜀州過來,都勢必要經過三岔口,也根本無法繞開這火烈城。
所以,這火烈城就很重要了,倘若北涼州或西蜀州發生了反叛,這火烈城都將成為抵禦他們的橋頭堡!
因此這火烈城是預防內亂、對抗北涼州和西蜀州的第一重城!
皇帝劉佶雖然昏庸無能,對北涼王和西蜀王也十分信任,但他的祖上卻不都是昏君。
有個能力很強的皇帝就設下了這座重城,用來防禦西北。
而在大景朝的曆史上,前朝的時候西蜀州也確實發生過叛亂。
當時的那一代西蜀王仗著自己兵強馬壯、物產富足、地勢易守難攻,便想出兵中州。
他們來到這火烈城下,圍攻了十天十夜都沒能攻下來。
火烈城終於堅持到了援軍抵達,將西蜀王的叛亂給鎮壓了下去!
其實中州的地理位置還是十分優越的。
西北方有火烈城在鎮守,南方和南嶺州之間有晴嶺的阻隔,基本都是易守難攻的存在,隻有麵對東陽州那邊,沒有天險可守。
當時那位有能力的皇帝之所以沒在東麵設立防禦工事,也是有原因的。
中州的北邊和西邊全是連綿起伏的高山,南邊和南嶺州之間也有晴嶺,這是天然的屏障。北涼州和西蜀州的兵馬要想進入中州,就隻能走三岔口。
所以隻要在他們的必經之路上設置一座重城,或是在晴嶺上設置一座軍事要塞或雄關,就可以事半功倍。
而東麵則是一馬平川,根本沒有天塹可守!
如果非要防守東陽王的話,唯一的辦法就隻能是從南到北拉起一條長城。
而那將耗費無數的人力物力。
當時的大景朝,天下初定,再也負擔不起那樣龐大的工程了,否則恐會引起民變。
所以那位皇帝就派了自己同父同母、對自己忠心耿耿的胞弟去當了東陽王。
到了當朝皇帝,但凡劉佶有點頭腦和主見,也應該派劉溫,或是值得信任的從龍將軍林恒,亦或是大將軍李白白去鎮守東陽州。
而他偏偏聽信了奸佞小人的讒言,派了同父異母的劉赫去當東陽王,卻將劉溫和林恒“發配”去了偏僻的北涼州和西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