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陽的眉頭微皺,北境的戰況已經如此危急了嗎?
他這一路走過來,當然是知道三岔口這個位置的重要性!
這裏才是真正的天險,是中州的西北部第一險關!
如果自己是皇帝的話,肯定要在這裏建造一座堅固的雄關!
想到此處,風陽忍不住破口大罵道:“那皇帝劉佶是個傻子嗎?為什麼不在三岔口建造防禦工事?!”
劉九兒的臉色瞬間就變了,趕緊捂住風陽的嘴巴:“慎言!你說這話可是大不敬的,若是被有心人聽了去,會把你告得株連九族!”
“況且,那皇帝還不是你……你想的那樣昏庸,當初他就提出過這個方案,可是經過多方論證後,就取消了。”
“首先,那三岔口周圍幾乎全是山地,沒有良田,也沒有百姓,很難屯糧,隻是靠運輸軍糧的話,無論離北涼州還是離中州、西蜀州都不近,運送物資實在困難。”
“其二,那周圍的山裏有小路,如果敵人從小路上偷偷繞過來,很容易對那關卡形成包圍,到時候就更是沒法運送糧食進去了,都不用敵人動手,包圍的時間久了,關卡裏的人沒了糧食,就不攻自破了,對方甚至都不用費一兵一卒!”
“第三,以前大匈國隻是在青黃不接的時候來騷擾一下,搶些糧食、錢財和人口就回去了,從沒動過真格的。誰也沒想到他們竟然包藏著如此巨大的狼子野心,竟然連大景國的主意都敢打。從這一點上來講,確實是我們麻痹大意了。”
“第四,北涼州的麵積很大,有著足夠的戰略縱深,敵人想打過來沒那麼容易,我們本來是有足夠的時間與他們周旋和準備,然後調集大軍過去支援。”
“但這次誰都沒想到南嶺州竟然也跟著反叛了,使得中州陷入腹背受敵的險境,而西蜀州又遭遇了天災,林恒將軍無法過來支援。東陽王劉赫也是用心險惡,這好幾方麵的問題結合在一起,才造成了如今這種岌岌可危的局麵!”
“第五,三岔口是交通要道,若是建了雄關,固然是可以防止如今這種局麵,或許能把大匈國的軍隊阻擋在外,但這種情況發生的幾率太小了啊!”
“平常的時候,那雄關就會造成交通不便,使得北涼州和西蜀州的人進入中州更加困難。所以說,建個雄關的話,是弊大於利,得不償失。”
劉九兒把當初的論證情況跟風陽解釋了一遍。
風陽不置可否,或許人家說的也有道理,這種事本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沒法說究竟是誰對誰錯,隻是站的立場不同,而且分析事務的角度也不同而已。
但他卻有些奇怪,劉九兒為何會對朝廷裏發生的這種高端局,了解得如此詳細?這是一個老百姓能聽說的事嗎?哪怕是個富豪或小官員,也未必能知道得這麼詳細吧?
不過,這些國家大事都不是他能關心的問題。
他現在就是一個小屁民,能把自己的日子過好了就知足了。
不管是誰當皇帝,對風陽來說都無所謂,隻要不妨礙他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傷害他身邊的人就好。
否則的話,風陽絕不會手軟!
風陽又對店小二問道:“關於南線的戰事,你可有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