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這種情況,魯大海又擴充了馬車隊,將布料源源不斷的送往各個分店。
但他也並沒有因為奇貨可居就坐地起價,布料的價格始終控製在一個比較有良心,老百姓都能接受得了的水平上,走的依然是薄利多銷的路線。
現在魯大海在幾個城池中的布店生意都非常紅火,於是就開始籌備新的布店了,他預備在明年就將布店開遍每一座城池。
他這個擴張速度顯然是和雲滄海的小吃攤沒法比的。
小吃攤是典型的投資小,見效快,工具簡單,隻要掌握了技術和原材料,就可以開成店麵,也可以開成路邊攤。
而且小吃攤對地理位置的要求相對較低,可以開在繁華的鬧市,也可以開在街頭巷尾,還能就地生產,就地銷售。
而布店就不同了,隻能開成店鋪,而且對位置也有要求,這就需要盤下合適的店麵,同時還要防潮防蟲,防水防火。
最主要的一點,這個東西沒法就地生產,隻能從寧安城的難民村裏生產出來,然後靠馬車隊運送到各個分店,所以時間周期自然也就長了很多。
但這陰差陽錯之下,卻恰好造成了一種營銷手段,那就是饑餓營銷!
每個分店的布料都是供不應求,奇貨可居,這反而讓魯大海的布店名聲大增,如果有人能搶到他們布店的布料,那就會高興好長時間。
有些人甚至想和布店的夥計、掌櫃的拉關係,想讓他們幫自己預留布料,還有一些人想從魯大海這裏進貨,然後再賣到別的地方去。
魯大海這家夥雖然懂得感恩,畢竟風陽對他有著提攜之恩,但他也很精明。
他發現一個問題,風雲商會的名頭可是比他原來的布店的名聲大多了!
他原來就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老板,雖然薄有家產,開了幾家分店,但也不是什麼遠近聞名的大富豪,哪怕隻是在賣布這個行當裏也是名不見經傳。
但風雲商會的名頭卻太大了,尤其是在中州北部!
他們給青樓提供的各種玩具、衣服、襪子和各種產品,早就隨著走南闖北的商人們傳遍了全國各地。
很多有錢人都不惜大老遠的趕來,專程在寧安城的青樓裏體驗一把呢,然後就更加難忘了。
這是寧安城獨有的風情,也是能讓人流連忘返、如同飛升成仙般的美妙體驗!
所以魯大海幹脆就將自己原本的商號名字,改成了“風雲大海布店”!
這樣一來,既表明了自己對風陽的忠心,說明自己是風陽商會的人,博得了風陽的歡心。
另一方麵,他也是往自己的臉上貼金,扯著風雲商會的虎皮做大旗,畢竟風陽商會在整個寧安城的口碑炸裂,而且無人敢惹!
有知曉內情的人,知道魯大海和風陽隻是合作關係,但不知道內情的人還以為魯大海已經加入了風雲商會,變成了風陽的人呢,也以為這布店是由風陽商會直接經營的呢!
由於風陽商會之前的口碑實在太好了,因此他們對魯大海的布店也更加放心,自然也更會去關照魯大海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