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陽聽了劉平安的這些彙報以後,甚至能夠想象到,若是長此以往,將來老百姓家裏的紡線機和織布機都要蒙塵了,現在的小孩子長大以後甚至都不懂得紡線織布這門手藝了。
社會分工更加專業而精細,行業獨立出來,這是一種生產力提高、社會進步的表現。
“在你去了京城之後,我又讓木匠按照你的圖紙打造了1000個紡織提花機,也是分成三個班次,從每個家庭裏挑選出一名紡織工,這樣總共就有6000個難民家庭有了收入!一大半的難民家庭裏都有了做工的人!”
“剩下的那些家庭幾乎都是沒有女眷,家裏沒有懂得紡織手藝的人,但他們可以去雲前輩的小吃攤上做工啊!總體來說,隻要不饞不懶,現在幾乎每個難民家庭都會有一些收入了。”
劉平安繼續說道:“目前我們周圍的幾座城,連同其下屬的各個縣城裏麻皮都被我們收購完了,魯大海不得不從較遠的幾座城池收購。”
風陽問道:“那生產出來的布料有沒有出現滯銷的情況?一旦出現了那種苗頭,就要減少生產,我再幫女工們找別的活計,切莫生產的太多,造成積壓,那就隻能降價賠本出售了,因為咱們本來的利潤就已經很低了。”
他見過京城的布店,生意火爆得出奇,但那是因為魯大海是第一次把這種布料賣到京城去,那片市場是一片未經開發的新市場。
人們以前從未見過這種又便宜又好看的布料,所以總是要買上一些的。
但布料這種東西是可以長期使用的,甚至能用好幾年,人們自然是不可能總買的。
所以按照風陽的推測,當這第一波的熱度過去之後,人們滿足了新鮮感,而且手裏也存有一些新型布料之後,銷售額就會大幅度的下降,等人們什麼時候有需求了才會再次購買。
劉平安搖了搖頭:“暫時還沒出現那種滯銷的情況,你也太小看咱們大景國的人口數量了,你以為就憑咱們這區區6000人生產出來的布料,就能滿足整個大景國北部的市場了嗎?差的遠了!”
“我跟你說啊,咱們寧安城附近的這幾座城是最早開始賣這種布料的,第一波的熱度早就過去了,但是現在咱們生產出來的數量基本能夠滿足這幾座城的百姓的日常需求,能夠達到供需平衡。”
“至於遠一些的城池,還需要咱們從附近幾座城裏壓縮一下售貨量,才能擠出一些布料,運到遠處去賣,其目的是為了先占領那些市場而已。”
“所以你完全不必擔心,咱們就算再建造兩個紡織作坊,也不用擔心布料積壓的問題!”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劉平安經常和雲滄海、雲夢綺等人碰麵,也學會了一些新的專業名詞。
風陽點了點頭,這才放下心來。
雲滄海插嘴道:“對了,說起難民村那邊的事,就不得不說一說另一件事了。”
“前段時間有人來鬧事,妄圖抓走幾個員工,逼問那些小吃的配方和工藝,被村民們齊心合力打跑了。”
“雖然就算他們知道了配方和工藝,沒有你提供的調料也做不出來,但總歸是不安全的。從那以後,孫校尉就派了一些衙役過去輪流值班,長期守護那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