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陽來到現場,用對講機通知劉平安,招來一些建築工人,開始建造大棚!
風陽給吳家人講解了大棚的建造方法。
在實地講解,風陽隻需要比劃一下,吳家人就能大概想象出那是個什麼樣子了,立刻就心領神會了。
這可比昨天風陽單純的枯燥講解要形象的多了,再加上風陽給他們畫出的圖紙,就算風陽不在這裏,他們也知道該怎麼建造了。
然後風陽又拿出自己昨天說的那些植物,挨個講解每種農作物的種植方法。
大家都拿出小本本,奮筆疾書的記錄著風陽講解的每一個知識點。
因為這些植物都是從未在這個世界出現過的,他們根本不知道該怎樣種,一個不小心就會造成減產。隻有風陽才知道。
大家盡量記下來,能學會多少就學多少。
為了讓大家盡快學會和消化這些知識,風陽讓吳家人分成了兩組。
第一組人主要學習種植土豆、芋頭、地瓜、玉米等高產作物。
第二組人主要學習種植白菜、蘿卜、菠菜、油菜等各種蔬菜。
再加上吳家人原來在大院裏就幫風陽種過辣椒、香菜、花椒、蔥薑蒜等調味品,這就有很多農作物可以種植了。
如此一來,每個人需要學習的知識就少多了。
等他們把自己小組的知識學會之後,將來可以再互相教給另一個小組的人,這樣就能全部學會了,而且也不會耽誤這一季的種植時間。
後來風陽想了想,幹脆把蜜薯和煙薯也搞出來算了,這兩種農作物跟地瓜差不多,但是口味要好得多,非常香甜。
而且纖維也沒那麼粗糙,口感極好,無論是煮著吃、蒸著吃、烤著吃都是極好的。
等到冬天,氣候變冷了,再讓村民們出去賣烤地瓜,也是一筆不錯的收入啊!
吳家人本來就聰明,而且極其擅長種地,風陽現在這麼一演示,他們就基本上全明白了,而且也都記在了心裏。
從這一點上來講,他們學習的速度,比沒有任何獸醫基礎和養殖經驗的風三郎學習養殖業的速度要快得多了。
五天過去,他們就基本上掌握了各種農作物的種植方法,而且也學會了蔬菜大棚的用法。
風陽要求他們務必盡快把土豆、芋頭、紅薯、煙薯、紫薯、蜜薯等高產農作物的種植方法,通過劉平安那邊的廣播喇叭等方式,告知給朝陽村裏的每一個村民,並且讓他們自由選擇。
因為中州這邊屬於溫帶氣候,今年還能再種一季土豆或地瓜。北涼州那邊雖然比較靠北,但也是每年勉強能種兩季。
再往北的大匈國則屬於苦寒之地,以遊牧為主,就算種糧食的話,一年也隻能種一季了。
朝陽村民們一聽,這土豆居然還能再種一季?頓時喜出望外!
隻是這第一季產出的土豆就足夠他們吃一年還綽綽有餘了,多出來的土豆還賣了不少錢,讓大家的腰包裏都充裕了起來。
比起收獲土豆之前,人們的生活簡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之前人們還是飽一頓餓一頓的,有了劉平安的作坊、雲滄海的小吃攤之後,人們才增加了一些收入,但也隻是剛剛解決了溫飽問題,算不上富裕。
但是收獲了這一季土豆之後,人們的生活立馬就寬裕了很多,小日子過得有聲有色起來,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而且朝陽村民們搖身一變,竟然成了整個寧安城裏最富有的農民。
因為別的農民住的還是土坯房或茅草房,而朝陽村民們住的則是嶄新的磚瓦房。
而且隨著朝陽村民們慢慢有了一些收入,他們也把桌椅板凳、衣櫥床板這一類的家具也都慢慢置辦齊全了,而且也都是嶄新的。
這隻是生存條件。
從收入上來講,別的農民們忙忙活活一年到頭,能混上一口吃喝,勉強餓不死就算不錯了,根本就沒有多少餘錢。
而朝陽村民們隻是種了這一季土豆,腰包就立馬充盈了起來,比別的農民攢好幾年的錢還多。
於是朝陽村民們就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原來種地也是可以發家致富的!
雖然不可能像商人和官員那樣大富大貴,但至少也可以過得比原來寬裕多了,不至於那麼貧窮。
用風公子的話來說,就是實現小康生活!雖然他們也不知道小康這個詞是個啥意思,但總而言之就是很好了。
在這個村裏,沒有地主這一說,大家都是平等的農民,種出來的糧食都歸自己所有。
翻身農奴把歌唱,自己當家做主的日子真是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