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不知道李阿婆去世的原因,在奚望望的建議下,楊民國還是報了警。警察過來了,法醫也來了。鑒定的結果是李阿婆突發心肌梗塞死亡,身體並無外傷,死亡的時間接近半個月前。
因為李阿婆沒有什麼親人,在楊明國的張羅下,李阿婆就簡單地下葬了。
李阿婆下葬後,奚望望就捧著一束在路邊摘過來的野菊花,來到了林一聖的墳前。
林一聖的墳墓離村委會大概有三公裏的距離,在一個很偏遠的山腳下,因為當年林一聖的父親葬在了這裏。
“一聖,來村子兩天的時間了,一直都沒有時間來看你。你長眠在這裏,現在我也過來了,可以經常來看你了。”奚望望拿出準備好的水果、小吃,在墓前擺好,“一聖,你知道嗎?你最後幫扶的那個阿婆也去世了,你帶給了她光明,但她還沒有享受到幾天有光明的生活,就死於了一場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是一個很凶險的突發病,但假如發病的時候,身邊有人可以急救,就說不定沒事了。
奚望望說這些的時候,顯得平靜又麻木,這種巨大的悲哀,完全不在她所控的範圍,她有一種深深的無奈。
又是一夜無眠。次日下午,奚望望便主動召集楊民國組織村民開了一個會議。李阿婆的事情,觸動了她,她想出了一個“小點子”。
“各位鄉親們,李婆婆的事情大家都應該都知道吧,我深感痛心!這個事情,也觸動了我,這幾天我也一直在了解咱們村的情況,根據目前我掌握的情況,像李阿婆這樣孤苦無依,身邊連一個老伴的老人咱們村裏還有十來個,李阿婆的悲劇咱們不能拿重演了!所以,我想出了一個辦法,大夥也都來決定一下,看可行不?“
“什麼辦法?小奚姑娘,你說說看?”有人的眼睛裏閃爍著希望的光芒,他們沒有想到一個阿婆的離世還會給他們帶來一些改變。
楊民國的眼睛裏也閃爍著異樣的光芒。
“我決定定一個聚餐日,每周六或者每周日的晚上,組織咱們村裏50歲以上的老人都一起聚餐,大家覺得如何?”
“好啊!”
“好哇!”
現場立馬有人熱烈地應和著。
“小奚姑娘,你這個想法是挺好的,可村裏50多歲以上的老人至少有二三十個,每個星期聚餐一次,這個開支好大的,咱們哪裏有這麼多錢?”楊民國有點失望,他沒有想到奚望望提出一個這麼不切實際的想法,果真還是一個學生,太脫離農村實際了。
“這個其實很好解決。”奚望望看了楊民國一眼,讀懂了他的想法,“費用的來源咱們可以有三個渠道,一是來自大家,就是在家的各位;二是來我們公司的捐款資金;三是來自我們村的創效。”
奚望望的話剛落下來,現場就起了反對的聲音。
“小奚姑娘,你說讓我們捐資,我們自己都吃了上頓沒有下頓,哪裏還有錢去捐到這裏來養一堆老人啊!”反對的人是一個看起來約莫40多歲的相對年輕一點的人,他對聚餐的興趣興致缺缺。
“村民的捐資主要來源於聚餐的老人,比如老人家自己種的菜,或者養的雞、豬,這個不強求,大家能拿多少就拿多少,願意拿多少就拿多少,如果實在沒有,或者不願意拿的,也沒有關係,我們還有其他的辦法。咱們聚餐的目的是讓大家一起團聚、開心,而不是變成大家的負擔。”奚望望笑著道,她已經了解過,很多孤寡老人都自己種菜養雞,尤其是種的菜,他們自己根本吃不完。
“你說咱們自己創效,咱們村怎麼創效,一個工廠也沒有,能幹什麼呢?”楊民國問道,他實在想不出來,村子裏能用什麼創效。
“咱們村能創效的辦法有很多,比如種植、養殖,還比如發展旅遊業,但具體要怎麼開展,咱們要長遠考慮,這個我還在考慮中,但我相信,這個問題一定可以解決的!”奚望望自信地道。
“我已將這裏的情況反饋給公司了,公司會考慮給咱們一點讚助,暫時供大家吃幾頓飯還是沒有問題的。”奚望望又笑道,她已經向公司申請到了十萬的資金,先讓大家好好過一個年先、
這筆錢怎麼用,奚望望已經想好了。通過這幾日,她對村子裏的走訪和調研,她發現很多人家裏近乎一貧如洗,除了一些充饑的番薯、玉米、大米之外,近乎什麼都沒有了。眼看還有兩個月就要過年了,這怎麼有過年的樣子呢?
她決定先買一批雞苗、豬苗和兔苗發給大家養著先,即便不能趕上過年,也能讓大家有一些盼望。
村民們見奚望望說的很自信,而且也確實沒有給他們增添任何麻煩,就基本同意了她提出的聚餐製,聚餐的時間定在了每周六的晚上。
“望望,定在周六,那不是每個周末你也要在這裏嗎?”楊民國悄悄地問道,他不是很清楚奚望望的個人情況。在他看來,奚望望來這裏是公司的安排,應該也像在公司上班一樣有正常的周末的。“你周末不用拍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