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仁去罷,梁王即召群臣商議,欲用神筆畫出千軍萬馬,強盛梁國。此時大殿之上,文武俱至,山呼萬歲,禮畢,梁王即持筆寫下‘千軍萬馬’四個大字。怎料千軍不來,萬馬也無,眾皆不解,一老臣步出,奏道:“啟稟大王,依臣看來,終不然是那廝暗中使詐,動了手腳,不若拿回,一問便知。”梁王大怒,於是乎差一員大將引兵追擒。奈何司馬仁早出城門而去,終是尋他不得。又過幾日,早朝時節,忽有人來報:“大王,禍事了,齊國大軍壓境。”梁王憂懼,暗忖:“莫非筆下千軍萬馬,便是此意不成?哎呀呀,這可如何是好。”不一日,齊國大軍攻破城門,梁國滅。然神筆卻不知所蹤。
這正是:
自母下世入玄陽,乞者一語正心腸。
散盡家財入梁地,助見亡母甚感傷。
君王疑心欲傷命,神筆畫龍命可長。
不期君王起歹意,以假亂真禍朝綱。
魏國
梁國滅,盡歸齊,司馬仁執神筆而去。卻說物識主人,筆亦如此,況是神筆,自梁國滅,神筆須臾不見,又歸主人。司馬仁望而興歎:“一念貪心起,百萬障門開,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遂去。一日,又至魏國,自入魏國之界,但見八百裏荒無人煙,乃遍地白骨,田無人耕,家無人主,隻聞鳥獸哀鳴。但見此況,司馬仁不由大吃一驚,心道:“這是何說?”入城一看,卻別風光。你道怎樣?隻見城中人人揮霍,各個無度,富者富而貧者貧,不惜糧穀,隻是驕奢淫逸,放浪形骸。司馬仁尋一老翁就問:“老人家,城外八百裏何以白骨如山,這是怎的?”老翁道:“你有所不知,我魏國連年大旱,以致顆粒無收,百姓無水無食無依無靠,故而都死。”老翁一歎,又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城外無糧,白骨如山,城內有糧,卻不知珍惜,益發浪費成性,隻知驕奢淫逸。如此無道,天必罰之。”司馬仁也自興歎。
不一日,玄陽居士造訪魏國一事傳開,都知神人,遂生敬意。目下天色將晚,司馬仁下榻於一處客棧,酒足飯飽,便回房歇息。待入了夜,乃有二賊欲盜神筆,可謂貪得無厭。趁夜色由窗爬入,以刀脅之,那賊言道:“久聞居士大名,如雷貫耳,今我兄弟欲向先生討筆一用,用罷方還,何如?”司馬仁便道:“此筆堪玄,不可亂用,二位莫要用強,聽我句勸,休傷了性命。”那賊忽道:“先生休要多言,將筆拿來我看。”司馬仁無奈何,隻得將筆拿出,那賊持手細看,好生歡喜。遂將放了,司馬仁對二人言道:“二位既已得手,吾有一言奉告,還請靜聽。”便道:“神筆無善亦無惡,隻把心中欲作墨,若動善念畫善物,惡念起時是邪魔,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為格物。”二賊聞說,不以為然,少刻就去。
待至無人處,取筆一觀,雙雙大笑,笑罷,大賊言說:“我兄弟得此神筆,何愁富貴榮華。”小賊也道:“大哥可畫財寶,我兄弟分了便罷。”大賊就用筆一畫,果畫千般財寶,萬般珍物,甚是歡喜。此時大賊暗忖:“莫如我將他殺了,如此財貨,豈不歸我一人所有。”就將殺之。大賊見其已死,滿心歡喜,當即起筆又欲畫財,奈何財未現,卻見一妖魔驟出,張巨口吞之,大賊死。又見如數珍寶都化塵埃,隨風飄散。神筆須臾不見,又回司馬仁手中。司馬仁望筆發歎:“神筆不曾害得人性命,實乃咎由自取,若世人都懷善念,存良知,又豈容邪魔作祟,外道橫行。”說不了,困意來襲,倒頭便睡。
次日一早,用罷早膳,信步而行,就見一派風花月雪,淫詞蕩曲,莫此為甚。不由一歎,吟道:“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一路走去。見有一隊車駕駛來,司馬仁側讓,車駕卻停,一官人至前以禮:“我王請玄陽居士入宮一見。”司馬仁知難推卻,即入車駕,官人喝馬揚鞭,轉入宮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