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天罡降魔定乾坤,地煞伏妖鎮邪魂(1 / 3)

天罡降魔定乾坤,地煞伏妖鎮邪魂。

功成古人未競業,便可複歸見上尊。

曆不盡三千世界,話不完萬古流長。

安貧樂道素無求,未知天命何佑。

前文書雲:

天罡變化,術法至臻,群魔繚亂,大惑人心。

上邦道危,天降神人,入世降魔,功成歸真。

昆侖有法,四印留存。天罡伏魔,地煞誅妖。

自盤古開天辟地以來,混沌初分,乾坤也定,三界六道漸而有序。人皇治下,玉皇安天,幽冥有主,萬法因緣。聖人雲世間萬物既非因緣和合而生,也非自在自為;其實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仁而中庸。然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唯人是謂萬物之靈,人分三六九等,當以品性而論。然人中有龍鳳,亦有妖魔鬼怪,不亦然乎。隻道人不謂萬物之靈,便萬物之賊,靈者道守,賊者道失,自古修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鳳毛麟角,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道因果,往往不虛。隻緣六道眾生再入人道,便生虛妄,修持之下,自然可解其濁,倘若不修,勢必苦海無邊,不見天日。

六道輪回不假,因果定數不虛,人間虛妄迷魂,眾生心念莫定,以致妖魔亂世,往往以假亂真,我道日漸衰微,眾生相害堪甚,盡皆苦不堪言,業力百轉難消,六道中轉失序,妖魔鬼怪現形。

浩然天上,有大羅金仙肅立雲端,其手我拂塵,長發飄然,仙衣隨風而擺,法相莊嚴。此時開了法眼,遍觀三界六道,不由為之大驚,暗道不好。卻在這時,有一天人飛臨至此,開口言曰:“天道輪回,大限將至,六道眾生都該輪轉,以應此劫。”金仙道:“今六道失序,玄門一開,天下恐無寧日。若然不開,這六道之中,大劫必至,此如之奈何。”而問曰:“主上之意,何如?”天人道:“主上命開玄門,放眾生入界,以應此劫。”金仙驚歎道:“如此一來,人間豈不亂矣。”天人道:“為重塑六道,斷要如此,別無他法,大仙可開玄門,放眾生輪轉便了,此乃天意。我等當順天而為,以大局為重。”金仙情知無望,不由歎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也罷。”遂將拂塵一甩,便打開了六道之門,輪回之路。

這一番,真是非同小可。隻見八千萬餓鬼,一發都入輪回,全歸中界,更有飛禽走獸,魑魅魍魎,也並輪轉。真可謂群魔亂世,萬鬼橫行。少刻十萬天兵俱至,守衛六道,眾神俱化金光,並眾鬼而轉中界,欲引渡群魂,弘揚大道。金仙眼見於此,歎曰:“神者寡而鬼者眾,縱眾神入世,亦難力挽狂瀾,須尋一位聖者,入世降妖,以安天下。”天人忙道:“惟誠可破天下之偽,惟實可破天下之虛,鬥戰勝佛或應此劫,也未可知。”大羅金仙道:“言之有理。”說尤未了,即駕祥雲而往極樂世界。

卻說鬥戰勝佛者,便是昔日大名鼎鼎的花果山水簾洞齊天大聖孫悟空是也。彼時大鬧天宮,保唐僧西天取經,一路降妖除魔,曆經九九八十一難,方成正果,何等英雄了得。此刻大羅金仙已至極樂世界,見大聖言曰:“大聖,許久不見,一向可好,老道這廂有禮。”大聖認出來人,原是通明宮四位尊神之一的張天師也是。便道:“上仙不於殿前侍主,來我佛界作甚?”張天師笑道:“我老道乃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大聖道:“想必還是為了三界六道之事。俺老孫自出花果山,拜師學藝,習得一身本領,因緣際會,得蒙菩薩指點,老師教化,秉教沙門,力保唐僧取經,經九九八十一難,方成正果,如今封為鬥戰勝佛,自在逍遙。今入佛門,但這一身修為,卻乃太乙道術,玄門之功,說來佛道二家與俺老孫皆有因緣,有甚事,但說不妨。”

張天師便道所想:“實不瞞大聖,西行之後,眾神歸位,六道分明。然今非昔比,天劫而至,神仙劫運,六道眾生盡轉中界,雖有神助,其效甚微。大聖乃為鬥戰勝佛,降妖除魔,豈在話下,有勞大聖入世收妖,再定乾坤,未知可也?”大聖一聽,便道:“又是這個勾當,不意三界六道風雲又起,我佛慈悲,俺老孫便分靈下界,入世收妖。”天師聞言大喜道:“大聖即刻顯聖分靈,貧道為你護法。”大聖卻道:“莫急,莫急,此番入世,俺老孫須與汝約法三章,才可做得。”張天師不解道:“何謂約法,哪個三章,還請大聖明示。”大聖即道:“此番分靈,仍是老孫本元,但入中界,你定要好生護持,不可壞我根本,此乃其一。”天師問:“其二何如?”大聖道:“至於其二,入世之後,須上昆侖修道;其三,功德圓滿之時,還回本處,斷不入天庭,此三件事,若應我時,方可行事,倘不應時,也無話好說。”張天師一想,此三事亦無傷大雅,卻也做得。便就口應:“好,好,好,就依大聖之言行事。”

大聖即坐下,入了禪定,不一時,斂氣凝神,由體遁出一個元靈,張天師見狀,忙取引魂幡,將吸入幡中。大聖二目忽開,見一靈已去,不覺悵然幾許,而對說道:“今六道失序,人世之間,妖魔盛行,俺老孫雖以一靈入世降妖,但恐難絕後患。”說罷,遂取下頭上緊箍,並七十二地煞法書,交由張天師道:“此七十二般變化,可助我靈不昧;然此緊箍乃昔日觀音菩薩縛我之物,俺老孫既入佛門,得了正果,已然自在,故不需此物,而今與你使用,助其成道便了。”張天師接過寶物,拜別而去。轉至中界,尋一積善之家,送大聖真靈轉世投胎,顯聖臨凡。

這正是:

齊天大聖顯神通,三界六道萬法同。

緊箍地煞妖魔盡,隻留慈悲在人間。

常言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卻說中界之中,有城者,名曰青陽城,城中有一戶人家,姓李,專事農耕,主家名喚李行仁,現年三十有五,娶一妻劉氏,男耕女織,夫妻恩愛。雖未大富大貴,但亦衣食無憂,然卻膝下無子,此為不美。劉氏欲為夫生下個一兒半女,不至香火斷絕。叵耐天不遂人願,終是隻聞雷聲,不見雨下,故此悶悶不樂。其夫人如其名,不失仁義之德,劉氏也乃善女,吃齋念佛,夫妻好事多為,善持家道。一日,劉氏入禪院佛前禱告:“小女子自為人妻室,不曾誕下一兒半女,雖有夫妻之名,卻無夫妻之實,我佛慈悲,萬望垂憐,賜下一子,若得子嗣,好道弘揚正法,必感恩德。”禮罷,回轉家中,依然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