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死,對曹家政權來說,相當於一場十級地震,因為他人是在洛陽死的,他一死,他帶著的幾十萬大軍頓時陷入群龍無首的境地,而且一部分青州(山東)籍的官兵已經擅自離開洛陽,自己回青州老家去了,各地對曹操暗中不服的勢力,也開始蠢蠢欲動。更重要的是,從曹丕到手下的各級文官武將,都不能馬上習慣沒有曹操的日子,一起陷入了混亂狀態。
當留守鄴城的曹丕和各級聽到曹操去世的消息,第一反應就是聚在一起大哭個不停。這個時候,首先站出來安撫局麵的,是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根據《晉書.司馬孚傳》記載,曹操的喪事是司馬孚負責主辦的,但是在《晉書.司馬懿傳》裏,又說曹操的喪事是司馬懿全權負責的。但是無論如何,曹操的葬禮都是司馬家族的人辦理的,而且是井井有條、絲毫不亂,最終,曹操的棺材平平安安、風風光光的被送回了鄴城,這一次葬禮,在讓世人矚目的同時,也更使得大家對司馬兄弟刮目相看。曹丕繼承魏王王位以後,伺候了他很長時間的司馬懿,也終於正式邁入了他仕途的康莊大道,被封三級侯爵河津亭侯,當了曹丕丞相府的長史(首席副官)。
曹丕雖然已經繼承魏王,但他統治的地域內,仍然是人心惶惶,甚至有謠言說剛剛和解的孫權趁著曹操剛死,要翻臉來進攻。在人心已亂的情況下,曹丕周圍的很多人都認為襄陽、樊城剛剛遭遇大戰,要人沒人,要糧沒糧,肯定堅守不住,當時鎮守襄陽的,仍然是曹仁,大家就建議讓曹仁放棄襄陽,退到中原地區的宛城(河南南陽)。司馬懿表示了不同意見,他說:“孫權最近擊敗了關羽,正要依靠我們對付劉備,絕對不會主動來進攻。襄陽是交通要道,是抵抗敵人的要害之地,絕對不能放棄。”當時,當時到會討論的大臣們都驚慌失措,包括曹丕心裏也沒底,最終還是命令曹仁燒毀了襄陽、樊城這兩座極其重要的戰略要地,可是孫權並沒有打過來,曹丕一聽這個消息,非常後悔,不禁更信服司馬懿的判斷力了。
10月29日,曹丕強迫漢獻帝交出皇帝寶座,登基稱帝,建立了曹魏帝國。司馬懿為曹丕當皇帝賣了很大的力氣,自然又是加官進爵,升任尚書(國務院部長),不久又加封為二級侯爵安國鄉侯,先後升任督軍(軍隊監察官)、禦史中丞(大監察長)。221年,司馬懿被免去督軍官職,升任侍中(皇帝高級顧問)、尚書右仆射(國務院副總理)。
在不斷升官的同時,司馬懿也終於如願以償,成為獨當一麵的領兵大將。在224年2月,曹丕離開首都洛陽,準備對孫權展開攻勢,司馬懿則被升任撫軍大將軍,持有皇帝三級符節——假節,領兵五千人鎮守陪都許昌,同時又享受到了實際上的國務院總理待遇——督後台文書。司馬懿雖然也喜歡升官兒,但是自己都覺得這麼快升遷太招人眼熱,就不肯就職,曹丕語重心長的教導他:“我天天處理這些雜事,沒白天沒黑夜,連休息日都沒有,我讓你當總理不是給你升官,是讓你多替我幹活哪!”
曹丕大舉進攻東吳,臨走的時候,跟司馬懿說:“你看家看的好,我才能打勝仗。好好給我看家吧,這是最重要的責任!”曹丕走了以後,司馬懿既負責內政、又負責供應前方軍事物資,曹丕回師首都洛陽,又給司馬懿寫下詔書說:“以後我東征,你就在西麵看家;我西征,你就在東麵看家。”於是司馬懿繼續留守僅次於首都洛陽的陪都許昌,我們可以看出來,現在的司馬懿已經不僅僅是獨當一麵了,而是成為了曹丕的大內總管。
然而就在公元226年5月,僅僅40歲的曹丕就得了暴病,很快就病危了。臨死的時侯,他把撫軍大將軍司馬懿和另外三個一品大將軍——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征東大將軍曹休同時任命為為輔政大臣,負責輔佐當時隻有22歲的太子曹睿。臨死前,曹丕還特別對曹睿說:“以後如果有人說這幾個人的壞話,你絕對不要相信。”
曹睿即位之後,司馬懿被改封為舞陽侯。8月,南方的孫權知道曹丕去世,分兩路大舉進攻曹魏帝國,司馬懿和另一位輔政大臣曹真配合,分別擊退孫權的進攻。12月,司馬懿因為戰功顯赫,由撫軍大將軍再升為驃騎大將軍。公元227年6月,司馬懿被任命為都督荊州、豫州軍事(湖北、中原軍區總司令),駐紮在宛城(河南南陽),從此正式開始了他作為大軍區司令南征北戰的漫漫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