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家裏在小王村的房子目前還沒有拆,據說還要等上兩年。

姥爺蘭春林便把那裏當做了養豬場,目前已經有十多頭豬,還養了幾十隻雞鴨,帶著幾頭羊,由姥姥薑桂蘭管理,雇了一個喂豬的,還有一個放羊的,成了一個小小的家庭養殖場。

姥爺蘭春林說,這個養殖場有八一的一半。

八一想想就想樂,隻因為自己提出了可以在附近的飯店收集殘餘剩飯來喂豬,可以剩下不少糧食,就得了一半的收益。

其實呢,這個點子還是上輩子大姐慶文革在開發區曾經開了一個旅行社,旅行社的食堂總是剩餘許多食物,有一個人總是來免費幫著收拾垃圾,然後把食堂的泔水單獨用三輪車拉走,後來才知道就是為了要這些食堂裏的殘餘泔水回家喂豬。

當八一看到姥姥薑桂蘭在餃子館養豬時,立刻就想到了這個事兒,和蘭春林一說,他便變廢為寶,整出了個養殖場,餃子館的豬肉能夠及時供應上了,八一的小錢包也跟著鼓了起來。

可別說什麼飯店裏的泔水用來喂豬怎麼能行呢?這時候人們養豬全都是用自家剩餘的泔水,再加上一些稻糠和野菜熬煮完來養豬的,可沒有什麼精飼料,人才算剛吃飽,哪裏有那麼多的講究。

但是,反而這樣養出來的豬肉,卻比後來的精飼料喂出的豬肉還香,這是為什麼呢?不說大家也都知道。

高科技和狠活對人們、對一切生物的傷害都太大了。

······

“慶八一,你挖這些草幹什麼?”李萍萍看到八一往土籃子裏裝野菜,走上前問道。

城市裏的姑娘哪裏會認得這是野菜,喂豬的野菜。

“這是豬草,我們家養的那兩頭豬喜歡吃的。”八一告訴她。

“哦,那我也挖點吧,這個叫什麼?”李萍萍指著三角菜問道。

“這個因為葉子是三角形的,所以叫做三角菜。”八一指點給他看。

“哦,這山上還挺多的呢。哎——這個我認識,叫做曲麻菜,人也可以吃的。”李萍萍扒拉著土籃子,看到了曲麻菜,拿起來叫道,“我媽年年都要買點兒吃的,忒苦。”

“嗯,但是吃了它可以去火。”八一對她解釋道,又扯了幾根柳蒿給她看,“我也挺喜歡吃的,還有這個柳蒿,小時候挖回家焯完水蘸醬吃特別好吃,現在長得太大了,隻能挖回家喂豬了。”

“啊?柳蒿長大了是這個樣子啊,小時候是紅杆兒。”李萍萍驚訝地說。

嗬嗬,城市裏長大的孩子就這樣。

八一笑著去挖一墩紫花地丁,一鍬下去帶出了一塊黑石頭,咕嚕嚕滾到李萍萍身邊。

她撿起來對著八一哈哈笑:“這個可是不怪我了,誰讓你翻到我跟前了。”

八一搖搖頭:“是你的,先看先得。”

李萍萍喜滋滋地在套袖上擦拭著:“得來全不費功夫啊,看來我也得多挖些豬草,說不準還能挖到呢。”

這一下子,李萍萍不單純地專注於找黑石頭了,開始見到一片草就挖,也不管是不是豬愛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