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誠的實驗按部就班,電腦上生成的數據也越來越清晰,對於航空、航海艦(箭)體型材的完善提升,也基本呈現出滿意的效果。
添加不同的元素,對於鋁合金型材剛性、韌性、防腐蝕性能的改變是細微的,組合起來,也是千差萬別。誌誠在學校時就參與了一些型材的改進,這次開啟實驗也算是學校課題的一個眼神。
一個試驗周期結束,周總工、韓副所都對於結果表示滿意,讓材料室的同事封樣送完北京航天基地審核。
很快,北京航天基地的檢測報告返回,誌誠的型材達到了要求,可以應用於神舟係列飛船外殼基材和導彈驅逐艦基材。內部啟用了代號是LD-0712。
顏所長接到通報第一時間就仔細研究了一番,似乎顏所長對於型材的改進有著自己的更高要求。
顏所長帶著報告來到誌誠的實驗室,異常冷靜地告訴誌誠結果,沒有多少表演,隨即他詢問如果將行進速度由音速提升至光速,甚至超光速,型材在保證剛性的前提下,能否可以實現?
誌誠有些不解,以目前的技術水平,能夠滿足超音速行進,這組鋁合金已經是軍用的天花板,在性能提升上幾無更多空間,更別說民用領域,繼續提升的話它的應用場景是什麼呢?
“顏所,應該可以繼續提升,不過有難度,空間也不會太大。”其實,誌誠知道,隻需要線性增加幾類元素就可以大幅提升合金性能,但是以目前的冶煉水平和工藝控製能力,最終成果不一定如建模呈現的那樣完美,或者說會有較大的偏差。
“傳統合金往往注重分子間的排列,隻在鋁鎂基礎上調整配比,你的這組試塊是不是通過高溫研磨工藝加入了磷?”顏所長試探性的問道。
誌誠心頭一震,添加磷是他這些年獨創的,甚至他的導師都不知道,做實驗時也僅僅是在電腦上偶爾調閱過相關的資料。莫非是顏所長監控了自己的電腦?難怪每個人都有代號,電腦的密碼也約定俗成的是那組代碼。“調用礦石提煉的時候,隻關注了矽、錳、鉻、鎳的配比,可能在雜質中會有微量磷,後續我看看能不能量化吧。”
他的說辭沒有引起顏所長的懷疑,他隻是鼓勵誌誠繼續完善型材,就走了。
自從遭遇了手機遊戲的bug以後,誌誠對於島上的各種怪事越發敏感。整理論文的時候,誌誠隻對五種主要元素碳C、矽Si、錳Mn、鉻Cr、鎳Ni的含量及分子式做了描述,而對於磷P、鈦Ti隻字未提。同時,為了守住科研成果,他設計了一個鏡像程序,對電腦的私密數據做了隔離。
顏所長回到辦公室,坐在椅子上,他知道,LD-0712的成功,意味著距離他設想的完美型材不遠了。他深情地忘了一眼書架上的一個飛船模型,意味深長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