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李世民那沉穩而有力的言辭落下,整個朝堂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每一句話都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眾人心中的思考之門,使得原本靜謐的朝堂瞬間變得熱鬧起來。

看著那些躍躍欲試的武將們,朝堂上的各位文臣開始紛紛抱怨起來。他們的臉上寫滿了不滿和焦慮,仿佛在責怪李世民的決定打破了他們的之間的平衡。

然而,李世民、劉長安卻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裏,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深深的理解。

李世民揮揮手,他的聲音如同洪鍾大呂,響徹在整個朝堂上:“你們看看,你們現在算是什麼樣子!這是甘露殿,不是菜市場!”他的話語中充滿了責備和警示,讓那些抱怨的文臣們都不禁低下了頭。

“朕知道你們一個個都不想放過這次建功立業的機會,但是你們這些文臣也不想想。你們的兒子們,可曾上過戰場?他們是敢於上陣殺敵還是敢策馬揚鞭?”李世民的話語中充滿了期待和擔憂,他希望這些文臣能夠理解,他們的兒子真的不適合戰場!同時也希望他們能夠明白戰爭的殘酷和無情。

“朕知道你們一個心中都很不舒服,你們也想接住這潑天的富貴。可是那吐蕃是什麼地方?他們那嬌弱的身子去了還不是搗亂,我大唐的將士們到底是去上陣殺敵還是照看他們?”李世民的話語中充滿了嚴肅和責問,他希望這些文臣能夠明白他們自己的任務和職責!

李世民在斥責完群臣之後,便選擇了沉默。此刻的他,正深陷於對吐蕃這片土地拿下後應該如何的思考之中。

他需要考慮的不僅僅是如何有效地管理這些新奪取的土地,更是如何在這片土地上建立起一個穩定且有良好秩序的新吐蕃。

李世民一直在思考著吐蕃的管理人選問題。這個問題對於李世民來說,無疑是重中之重!他需要找到一個能夠勝任這個任務的人選,既能夠有效地管理這片土地,又能夠鎮壓一切敢於來犯之敵!

而在李世民思考的這個時候,劉長安的目光卻落在了那些之前就爭執不休的文臣身上。

劉長安的眉頭微微皺起,冷哼一聲,悍然開口說道:“各位,現在還在考慮和親的事情嗎?”他的話語中充滿了質疑和不滿。

“我想要向各位提出一個疑問。通過和親達成的短暫和平到底能夠持續多久?我大唐,作為一個強大的國家,絕對不能將國家的安寧和繁榮寄托在一個女人或者一群女人身上。你們必須明白!真正的和平不是通過妥協和讓步得來的,而是通過我們自己的武力和智慧,通過我們必勝的勇氣和決心,通過我們滿朝文武的團結和協作,才能實現的。

“我大唐的公主,她們是皇室的瑰寶,是皇室的象征,同時應該是大唐百姓敬仰的對象和驕傲。她們不能被用作和親的工具!我必須重申一個原則,!隻要大唐有我劉長安在一天,我就堅決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我個人的底線是: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不割地、不賠款!這五點是我作為大唐秦王的底線,也應該是我們大唐滿朝文武的底線。作為秦王,我不會因為任何人的威脅或者任何形式的妥協而改變這些原則。”

“在我裏劉長安的眼裏,我大唐隻接受別人向我們稱臣、納貢。大唐不應該,也不會因為任何形式的求親、威脅而動搖我們自己的立場和底線!如果有人敢於向大唐求親或者威脅大唐,那麼他們隻有一個後果,那就是滅國!這是劉長安的底線,也是我們大唐應該有的決心。”

“你們應該也有所了解,或者你們親眼目睹了。在我劉長安的眼中,那些我認為應該被消滅的人,他們的命運也隻有三年!隻要一切行動符合大唐的利益,隻要一切決策有利於朝堂的穩定,隻要一切行為不觸及大唐的底線,那麼一切都可以相安無事。”

“我可以告訴你們,梁師曾經是這樣,頡利可汗也是這樣,高句麗和吐穀渾的滅亡狀依然如此!這個所謂的吐蕃,也隻是步入他們的後塵而已。我並不是在炫耀自己的功績,也不是在賣弄自己的能力。我隻是在向你們闡述事實,用道理和事實來說服你們,我劉長安並無改變世界的意願。我也不願意過早地參與到朝政之中,然而,哪一次不是我被逼無奈,不得已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