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看到劉長安還在發呆,李世民直接笑吟吟地說道:“怎麼?長安這個事情還需要仔細思量嗎?”

“就目前你唐國的現狀來看,此時不稱帝更待何時?”李世民繼續說道。

劉長安抬起頭,看著李世民那充滿期待的眼神,心中湧起一股勇氣。

劉長安知道,唐國正處於一個關鍵的曆史時刻,需要一位英明的君主來引領唐國走向繁榮昌盛。

“有朕支持你,你還在擔憂什麼?”李世民繼續問道。

劉長安深吸一口氣,他感受到了李世民對他的信任和支持。

劉長安明白,自己不能再猶豫和拖延下去,必須勇敢地麵對現實,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麵對李世民的疑問,劉長安緩緩抬起頭,目光灼灼地注視著李世民,沉聲問道:“父皇真的可以嗎?”

李世民微微皺起眉頭,他知道劉長安是一個聰明而有遠見的年輕人。李世民相信,劉長安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

“長安確實沒有這方麵的經驗,長安原本隻想當一個普通人的。”劉長安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絲無奈和迷茫。

劉長安從未想過自己會有機會成為皇帝,更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狗屎運降臨到他身上。然而,命運的安排總是出人意料的。

李世民滿臉笑容地說道:“你小子,就不要在那裏給朕瞎說話了!”

“你小子自從走出桃花村後,做的哪一件事情是一個普通人能做得出來的?突厥、高句麗、吐蕃、吐穀渾你小子可是將大唐統一的事情整整提前了接近數十年。”

“這一樁樁一件件,哪一件是普通人能做出來的?”

“說起來也就是你小子,要是其他人朕豈會容忍?”

“至於你小子說的沒有經驗,完全是胡扯!”

“朕在沒有當上大唐的皇帝之前,也不是和你一樣,完全沒有半點經驗?大家都是初次為人,誰又能比誰有經驗?”

劉長安聽到李世民說完,臉上突然掛上一絲笑容:“謝謝父皇教導!長安明白了。”

李世民的目光在劉長安身上停留片刻,然後轉向尉遲恭,莊重地說道:“敬德,立即發出朕的召令。讓禮部派遣官員迅速趕往琉球,朕要親眼見證這個小子的登基大典。”

“此外,傳朕旨意,從劍南道、河東道、關中道再次動遷百姓40萬人至流求。”

“同時,從長安城、東都、嶺南等地遷徙一批讀書人到琉球來。既然長安有意成為這個時代的海洋之主,我這個大唐皇帝豈能小氣。朕能夠給予這小子的幫助隻有這麼多了!”

劉長安聽著李世民的話,緊張地問道:“父皇,您這一動遷大唐本土的百姓豈不是又減少了?”

李世民哈哈大笑說道:“長安,你小子可不要忘記了。此時的大唐可不是之前的大唐了,大唐百姓現在安居樂業、大唐的人口現在早已經突破2000萬之數。”

“遷徙這點人口,看上去對大唐來說是人口的淨流出。可是從長遠的利益來看,朕這次的決定沒有錯!”

“你小子在海上稱帝,不論是對朕來說,對大唐來說,還是對唐國來說都是有利的!”

“你小子稱帝的這個事情,自己就不要摻和其中了。父皇親自來給你小子操持,要不然你小子真的可能沒有經驗!”

劉長安麵對李世民的強勢安排,隻能尷尬笑笑。

李世民轉過頭看向張瀾,臉上帶著一絲微笑,他說道:“嫂子,你可真是有福氣啊!等到長安稱帝之後,朕有個想法。”

張瀾好奇地凝視著李世民,不禁出聲問道:“陛下,您有什麼想法呢?”

李世民輕輕撫摸了一下自己的胡須,微笑著將目光轉向了筱筱。他眉眼含笑地說道:“嫂子,你看等到長安稱帝後,讓筱筱和稚奴湊成一對如何?”

張瀾聽到這句話,心中不禁一動。

“朕之所以有這樣的安排,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筱筱比稚嫩也隻大了不到三歲,要是筱筱未來可以成為稚奴的皇後。那不論是對大唐還是對於唐國來說,都是十分有利的!”

李世民說完之後就笑吟吟地看著張瀾和劉長安二人,似乎等待著他們二人的回答。

張瀾看看劉長安再將視線轉向筱筱,出聲問道:“筱筱如果讓你以後和稚奴弟弟,生活在一起你願意嗎?”

小丫頭聽到張瀾的話,突然眼睛裏麵帶上一層水霧。

她那雙明亮的眼眸中透露出一絲無助和悲傷,仿佛被剛剛的話語刺痛了內心的柔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