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二,皇後因觸犯天威被禁足於坤寧宮中。
被人忽略,許久都未出現在眾人眼前的蘇貴妃,暫時掌管六宮事務。
當天晚上,最得聖寵的柔妃突發疾病,歿於寢宮內。太醫稱柔妃年幼時生過一場大病,落了病根。夜晚舊疾複發,要了性命。
年僅兩歲半的十二皇子得知生母柔妃的離世,哭的數次暈厥過去。第二日晚上,竟起了高熱,太醫院內所有的太醫都無法將十二皇子的高熱退下去。一群太醫如熱鍋上的螞蟻急的團團轉,十二皇子的高熱令他們毫無辦法。
後半夜,十二皇子夭折。
紅顏薄命,母子連心。
帝大悲,罷朝三日。
淩晨時分,坤寧宮燃起一場大火,皇後與十一皇子一同葬身火海。
熟悉的火光傳來,令張楣回到九年前,蕭雲錦自焚的那個晚上。
得知坤寧宮起火的時候,張楣什麼也沒想,她跑去了坤寧宮想將蕭雲錦救出來。
可蕭雲錦卻說,她不能走。
不顧張楣的掙紮,蕭雲錦讓她的暗衛強行將張楣帶走。
臨走前,張楣聽見蕭雲錦說:“一個人眼中若沒有你,那麼你做再多都是無用的。人活一生不是為了向旁人證明,你要為自己而活。”
過了許久,當母親再一次為了張棟的事情進宮來逼迫張楣的時候,她才明白蕭雲錦的話是什麼意思。
張楣從小心裏就憋了一口氣,她拚命學習,拚命表現自己,隻是為了向母親證明她張楣要比張棟強上許多。可母親隻會誇讚張棟,哪怕張棟今日自行用膳不用下人侍候,母親都會誇他。
自行用膳,難道不是一個正常人該做的事情嗎?
隻有張棟遇到什麼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母親才會想起來她還有個女兒,叫張楣。
蕭雲錦說的對。母親眼中根本沒有她,無論她做的再多,表現再出色都是沒用的。
這世間沒有在意她的人,也沒有她在意的人。那她就什麼都不用考慮,隻做她想做的事,能讓她開心的事。
坤寧宮中房梁倒塌的時候,張楣難得的,發自內心地笑了出來。
她看著懷中沒有呼吸的宋長麒,她是不忍,可她必須這樣做。
皇帝不會留他性命,就算僥幸活下來也是別人手中的棋子。她自己做了一輩子的棋子,所以絕不會讓宋長麒步她的後塵。
坤寧宮燒成一片廢墟。
張楣選擇了和蕭雲錦一樣的死亡方式。她們厭惡皇宮,根本不想在這裏留下一絲一毫的痕跡。
*
一大早,沈懷玉就和宋長淩湊在一起商議著蕭家的事情。
陳佳交給他們的信其實是昌平帝所寫,他刻意改變了字跡,但宋長淩還是一眼認了出來。蕭喆當年拚死護下這封信的本意,也是想告訴他真正的敵人是誰。
還有那些模仿過程的信紙,也是昌平帝所為。昌平帝其實很擅長模仿他人的字跡,曾因為這個本事還代替先帝批過奏折,這也是後來宋長淩無意中才得知的。
昌平帝構造出來這些信件,而張家則去執行。將這些虛假的證據,想辦法帶進蕭家。
如今手中現有的證據沒有辦法證明昌平帝是幕後主使,若是將所有的罪推到張家身上,還是可以試一試的。
“要不咱先隻指認張家?”沈懷玉看著沉思的宋長淩,試探性道:“牆倒眾人推,隻要證據充足張家在多一個罪名也沒人會幫他們徹查。我覺得先把蕭家的罪名洗掉才是最要緊的。”
張家現在都成那樣了,就算再加一個罪名也沒人會幫他們查清。皇帝可就不一樣了,他是一國之君,在位這麼多年也很得民心,若是貿然指認的話,沒人會相信的。
蕭家罪名是通敵叛國。你說張家都買官賣官,貪汙受賄了,那在通個敵也能說得過去。皇帝可就不一樣了,你說皇帝聯合外人殺害自家人,還把自家城池讓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