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易逝,轉眼間已過去好幾年,華夏國的影響力日漸深厚。
東方勝每隔一年都會出一次海,同時也會有選擇的征服一些地方,而且不停的將自己的兒子派去在當地鎮守。
就在他準備大展宏圖的時候,在全國各地忽然爆發了一場大騷亂,領頭的都是一些士人,不過都是在當地都很有影響力學子,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曾經去北平城參與過學子運動的人。
這些人大都是州郡的二把手,一起發難的時候很多州郡縣的長官都措手不及,導致了大部分的州郡都落入了這些人手裏。
而這些人一奪得政權就開始集合起來,喊出口號要讓山陽公重新登上皇位。
不過東方勝早就已經看到一絲苗頭,經過一番鎮壓之後,這些根基不深的學子最終被全部剿滅。
東方勝又一次禦駕親征,將這些叛軍全部擊潰。
而所有叛亂的起源卻是那一次坐著牛車去北平城的司馬懿,此時的他已經滿頭白霜,原本還烏黑的頭發竟然在這幾年內變得花白,顯然是用腦過度,同時他的整個人變得有些蒼老。
最終東方勝還是沒有將司馬懿斬於馬下,這也許是因為東方勝已經不把司馬懿當做對手了,亦或者是給自己留一個對手,免得以後無聊,這一切都成了曆史上的不解之謎。
而後據說司馬懿再一次遠遁逃匿,而這一次東方勝徹底的將司馬懿的班底擊潰,使得他逃匿去鄰國,為此東方勝也有了征伐鄰國的借口。
至此,暹羅、大食、林邑、匈奴等無不被迫遷徙或者直接被滅國。
有後世史學家曾雲華夏國開國皇帝東方勝乃是一個窮兵黷武的血腥屠夫,他的心裏無時無刻不想著侵占鄰國,以軍士的性命來鑄就他的個人勇武。
不過這個史學家一提出來之後就被諸多研究華夏國曆史的史學家炮轟,因為根據曆史記載,東方勝雖然屢次征戰,可是在後期他用來征戰的從海外運過來的蠻人,大部分並非是華夏國人。
後來這位史學家並不甘心,又說東方勝好大喜功,經常派艦隊出海征討。
不過依舊被辯駁的體無完膚,因為東方勝每次征戰回來必定會帶來大批的戰利品,附帶的還有海外諸國的一些先進成果,這不但促進了海外貿易,而且還助長了華夏國的科技進步。
隻是著一些都是流於表麵的猜測,千百年來,誰又能真正的懂東方勝的真正用意呢?
誰也不會知道他的想法!
東方勝占據扶桑諸島,越過蒙古草原,占據了西伯利亞平原,將大軍推到多瑙河。
這一切難道僅僅是為了好大喜功?
東方勝不但攻下了地方,而且還能穩穩的占據住這些地方,不同的同化和統治這些地方。
這就是他的了不起之處,後世的史學家也有人發現了一些端倪,隻不過還是不能完全理解東方勝的用意。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東方勝要求東方無悔在他死後墓碑上刻的正是這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