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公,別來無恙。”
李淵率先開口,臉上帶著一絲討好之意。
“唐公,隨我來吧。”
李密環顧四周,大步向前,微微一歎。
兩人來到李密的住所,劉文靜守在門外。
李密示意李淵入座,自己在一旁煮水泡茶。
李淵已入座,就迫不及待開口。
“密公,何故在此?”
眼前此人,可是差點讓大隋滅國的一代謀士。
若不是楊玄感才情不濟,這大隋已然傾覆。
這樣的謀士,今日遇上,乃是上天垂簾。
他又怎麼會錯過這等機會。
“密某自詡才富五車,博古通今,如今蹉跎半生,淪落為一教書匠。”
打量了李淵一眼,李密自嘲一笑。
“若密公不嫌棄,淵願奉密公為上賓,隨我上任太原留守。”
李淵眼前一亮,伸出手想拽李密的袖子,生怕錯過此等謀士。
“密某閑雲野鶴半生,不願再飄零,新城極好。”
李密悄然躲過,目光看向窗外學宮的美景。
“密某準備在此安享晚年,教授一兩童子,讀書品茗。”
李淵沒有搭話,自顧自說道,臉上滿是希冀。
“密公以為,淵如今處境,該如何破局。”
李密幫李淵倒上一杯熱茶,微笑出聲。
“密某隻是一教書匠,此等大事,密某不敢置喙。”
李淵不顧形象,朝李密躬身一拜,極為恭敬。
“淵請密公教我,他日若成大事,淵必奉密公為上卿。”
此話一出,李密睫毛顫動,臉上帶著淡淡的笑,真誠地盯著李淵。
“唐公莫要說笑,以唐公如今的實力,這天下已半分入得你手。”
李淵聞言一驚。
“密公何出此言。”
見李淵臉上表情,不似作假,微微一歎,細心解釋。
“唐公有如此賢婿,如今又有公主稱號,這新城這般繁華。”
“唐公如今又是太原留守,如此地利,這天下已有半壁江山,已然姓李。”
聽完李密的話,李淵渾身激動地顫抖,雙手緊緊抓著案幾,按捺心中的激動。
“密公,淵某愚鈍,若想更進一步,可當如何。”
目光瞥了眼李淵,李密站起身,走向窗邊,望著窗外的大好河山。
背對著李淵,陷入一段回憶之中。
“昔年密某追隨楊玄感起事,曾言上、中、下三策,問鼎天下。”
“而楊玄感貪功冒進,攻取洛陽,選此下計策,落得個兵敗身死的下場,葬送了這大好前程。”
說完,目光灼灼地盯著李淵,語調加重了幾分,似有不甘。
“如今大隋戰亂四起,此為天時。”
“唐公占有太原、新城之地,物資豐富,位置極佳。”
“依太原之地勢,東出可入主東都洛陽,北上可直取長安,入主關中,此為地利。”
“唐公有新城之主這等賢婿,可當十萬雄兵,此為人和。”
“天時地利人和盡落於唐公,何愁大業不成。”
“這天下隻要唐公想要,不過是時間問題。”
“若有朝一日,唐公願收取天下,北上長安,入主關中,則大業可成。”
說著,李密朝李淵躬身一拜。
“淵謝過密公。”
李淵連忙站起,扶著李密,笑得一臉開懷。
“他日若遂淩雲誌,必定報今日獻策之恩。”
李密默默頷首,再次一揖。
“那密某祝唐公心想事成,就當臨別贈言。”
李淵起身離開,按捺心中的激動,輕輕關上房門離去。
望著對麵那杯涼茶,李密心中苦笑。
若我有此等女婿,何愁大業不成,何須問策他人。
悠悠蒼天,何薄於我!
劉文靜見李淵大笑而去,忙進入房間。
快速來到李密跟前,眼含淚花,哽咽道。
“密公,這些年可好?”
李密將麵前未動的茶水,連杯子一起丟出窗外。
又拿了一個新杯子,幫劉文靜倒了一杯茶水。
“賢弟有話直說。”
劉文靜上下打量李密半晌,這才開口。
“密公身處此地,以密公之才,為何不借新城之力,奪得天下。”
李密目光掃過一臉激動的劉文靜,麵色一冷。
“賢弟可知,天下為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