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分兵三路,圍魏救趙之策,救援潼關(1 / 2)

永濟渠。

一段運河上。

數十艘戰艦整齊排列。

運河兩岸,數百一身披掛的將士站崗警戒。

主艦甲板上。

李靖、蘇定方、李世民三人,圍在一起商討。

指著麵前的地圖,李靖簡單分析戰局。

“如今我們手下不過三萬士卒,難以和王世充、李建成大軍正麵抗衡。”

“如今我們的位置所在,靠近洛陽,為王世充老巢所在。”

“此戰可行圍魏救趙之策。”

說著,李靖指著潼關所在,自信開口。

“魏元帥鎮守潼關多年,經驗老道,又有新城的精良裝備。”

“守住潼關,等待救援,不成問題。”

圍魏救趙之策,在場熟讀兵書的幾人都清楚具體的策略。

蘇定方目光盯著一臉糾結的李世民,

不願李世民出兵太原,兄弟、父子兵戎相見,

指著太原的方向,上前請戰。

“元帥,屬下願帶兵前往太原,和汾陽宮的魏猴兒一起出兵,逼李建成退兵。”

此話一出,李世民感激地看了眼蘇定方。

他實在不願和父親、大哥們動兵刃。

不明白為何姐夫如今登基稱帝,建立聖新後,

父親和大哥竟然還想著打長安城的主意,

依附姐夫,共創盛世不好嗎?

天下好不容易安穩數月,又起刀兵。

此次出征高句麗後,他有些厭倦這永無止境的內鬥。

想盡快結束這亂世,讓天下共享太平。

思及此,李世民上前一步,指著地圖上洛陽所在,出聲請戰。

“元帥,屬下願帶兵前去洛陽,配合虎牢關的尚將軍,逼王世充退兵。”

李靖掃過地圖上幾處位置,閉目沉思。

腦海中推演著戰局,發現此戰略並無不妥後,點點頭。

“那本帥帶兵趕赴潼關,協助魏元帥守關,確保萬無一失。”

戰略確定後,大軍分為三路,各自出兵。

蘇定方乘著戰艦前往太原。

之所以請戰太原,一是不想李世民與父兄相鬥,

可更重要的是,他想趁此機會徹底拿下太原。

太原隴西李家,仗著和陛下的關係,得寸進尺,

妄圖依靠新城謀奪天下。

以往新城沒自立還好,大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勝者為王,無可指責。

可如今陛下繼大隋,成為新的天下共主,中原正統。

隴西李家還敢有逐鹿天下的心思。

陛下顧念皇後的關係,不願與隴西李家翻臉。

可他身為臣子,作為武將,為國開拓疆域,

將潛在的危險消除,是他職責所在。

此次高句麗之戰,遼東人民的慘狀,他瞧得無比清晰。

如今好不容易有了盛世的苗頭。

可不願讓這天下太平的盛況,被隴西李家所破壞。

就算此次出征太原,被陛下怪罪,

這太原他也非打下不可。

隻願這天下再無戰亂!

有魏猴兒的大軍在汾陽宮,拿下太原,隻是時間問題。

思及此,蘇定方帶兵火速前往汾陽宮。

……

李世民帶兵趕往洛陽。

此次出征,名義上是行圍魏救趙之策。

可他心中的想法,是聯合虎牢關的守軍,

圍剿洛陽,來一個釜底抽薪、甕中捉鱉。

既然姐夫已經自立為帝,又擁有正統帝位,

這天下就該是姐夫的。

容不得他人染指。

此戰,他心之所願是滅國之戰。

將本不應該存在的鄭國,從曆史上抹掉。

一念及此,李世民招呼戰艦掌舵手。

“加快速度,急速奔往虎牢關。”

……

李靖站在甲板上,

目光掃過運河兩岸殘破不堪的農家院舍,

眼中滿是不忍,搖頭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