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儒家的先手落子,魏征的化解之棋(1 / 2)

魏征站在繁華的街道旁,目送顏直遠去。

環顧四周巨大的變化,從廢墟變成如今的鬧市,感慨不已。

他實在不願眼睜睜看著這繁華落盡,百姓流亡。

聯係這段時日發生的種種,魏征思索著破局之法。

直到王玄策上前,魏征這才回過神來。

“丞相大人,那匿名信已轉交給崔家家主。”

魏征微微頷首,抬腳準備回公安部處理政務。

“信件中的內容,真的不通報陛下知曉嗎?”

見魏征要走,王玄策猶豫片刻,出聲詢問。

聽聞此言,魏征看了眼麵前算是半個弟子的王玄策,微微一歎。

“此時,非是處理這些世家的時機。”

“魏某更不願成為他人借刀殺人的利刃。”

知曉魏征乃是崔家賢婿,王玄策不願相信魏征的一麵之詞。

作為新城日報的記者,如今半個掌舵人。

上前線,下基層,見過太多人性醜惡的一麵。

有些人,好話說盡,壞事做絕。

比起相信他們,他更願相信親身見聞。

將事實公之於眾,讓世人評論功過。

這些年,他一直秉著此理。

通過新城日報,處理了不少貪官汙吏,無良鄉紳。

就算是麵對昔日恩師,也不忘初心。

“可是,崔家廣結天下官吏,儼然有掌控天下的趨勢。”

“若按此發展下去,我聖新王朝怕是淪為前隋那般的結局。”

魏征看了眼一臉認真的王玄策,滿意地點點頭。

新城日報交給這樣的人,他心中無比安心。

但王玄策還是太過執拗,隻覺察到表象,看不清本質。

為了不讓這樣的熱血青年,成為他人手中刀刃。

魏征轉過身,指著一處傳來朗朗讀書聲的私塾。

“真正危害聖新王朝的並不是那些世家,而是這些儒生。”

聽聞魏征的話,王玄策滿臉不解。

他和魏征都是儒家出身,在這亂世,有幸讀上聖賢書便是他們的造化。

他們如今的地位,靠得便是這些聖賢學問。

怎麼到了魏征口中,儒家倒成了危害。

“儒學乃是聖人的學問,習得此等學問的儒生,怎會有危害。”

見王玄策這般反應,魏征苦笑一聲。

是啊,他也從未想過,儒生會危害江山社稷。

但在拜於王通門下,學習三教合一,行仁政,施王道的思想後。

他才隱約察覺,儒學的局限性。

直至陛下命王通、孔穎達、顏師古改製,孔、顏二人大談禮教。

他這才明白,儒家最為真實的目的。

這是以行禮教之名,將等級製度深入人心。

以各種嚴苛教條,奴役萬民思想。

若不是恩師王通據理力爭,舌戰群儒。

陛下立下最初的人人平等。藏富於民的思想,怕是也難以保存。

再加上這一年,這些儒生放任猶太一族收刮百姓。

身為清流,這些儒生官員不屑於商賈之道,對此隻字不提。

他們隻想著借著陛下顏家後人的名頭,將聖新王朝變為儒生的樂土。

陛下在前線廝殺,他們倒想著如何爭權奪位。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聽著私塾傳來的讀書聲,魏征看向滿臉疑惑的王玄策,鄭重道。

“蓋天下之重,不在一家之興衰。”

“更不在一姓之榮辱,而在萬民之憂樂。”

“儒家思想,對於我聖新王朝乃是劇痛。”

“若說那些世家乃是國之蛀蟲,那天下儒生便是王朝附骨之蛆。”

“蛀蟲輕易可滅,危害有限。”

“但深入骨髓的蛆蟲,非但難以消滅。”

“若強行拔除,甚至危及王朝。”

聽著魏征這番大膽的言論,王玄策震驚當場,久久不語。

這些年,在新城日報,知曉太多地方上的秘密。

也處理不少貪官汙吏,隱隱明白魏征話語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