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朝堂文武紛爭,武聖、文聖!(1 / 3)

顏直起床梳洗之際。

皇宮門口,群臣整齊排列,等候在外。

文臣武將各成一列,皆滿臉激動望著緊閉的宮門。

文臣一列,為首的魏征,閉目養神,無視身後的喧鬧。

武將一列,為首的李世民,瞪了一眼魏征身後的孔穎達。

想到昨夜世家登門提及的事情,臉上掛著輕蔑的笑容。

孔穎達春風滿麵,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

隻要今日朝會過後,儒家的聲望將成為曆史之罪。

以後其他流派,都無法動搖儒家的地位。

儒家將與天子一同治理天下,青史留名。

“孔大人,聽說了麼,昨夜富貴坊遭遇盜賊?”

“燒毀了不少房屋,就連那外族的教堂都被毀去。”

就在孔穎達暢想美好的未來時,身後的一名官員低聲攀談。

身後各官員,議論的也都是這件事。

孔穎達微微側身,看了眼身後排在後列的世家官員,淡淡一笑。

“待到今日朝會之後,老夫定會上書陛下徹查此事。”

“絕不放過一個禍亂禮法,為禍百姓的奸佞之人。”

聽聞此言,身後搭話的官員笑容一僵。

本想談及此事將話題引到世家身上,再提及世家昨夜的異動。

如今新城朝臣之中,已經形成了不少圈層。

他們作為官員,或多或少融入其中。

對於城中發生之事,也大概知曉幕後黑手。

昨夜富貴坊遭劫,明眼人都知曉是世家所為。

一想到那黃金堆砌而成的教堂被洗劫一空,心中有一絲羨慕。

若有這等財富,稍微運作,投資朝廷開發西方的項目。

那將是一筆不菲的回報,將來就算不為官,也能富貴一生。

那官員看了眼一臉嚴肅的孔穎達,將口中的話語收了回去。

自孔穎達牽頭改革以來,複辟周禮,為官限製頗多。

除了律法之外,諸多繁瑣的禮節,讓人苦不堪言。

根本無心政事,精力全部被那些形式的禮節耗盡。

若不是為了家族,這官員他實在不願再當。

孔穎達不願理會那官員,轉過身,望著魏征的背影,心情複雜。

眼前的位置,這些年,他都沒弄清魏征到底站在哪方。

儒家提及之事,不少魏征也都讚成。

若是沒有魏征,儒家不可能將學宮遍布天下。

可這魏征,又與世家交往頗深,不少世家子弟的官位都是魏征在安排。

另外,魏征那在學宮的先生王通,時常與儒家唱反調。

甚至數次,想動搖儒家史官的位置。

若不是儒生遍布天下,儒家勢大,差點讓王家之人占據著史官之位。

王通牽頭編寫新城大典,成書之時,必定聲震天下,青史留名。

已有這般好差事,卻和他們爭這史官之位,實在過分。

王通那套三教合一的學說,不得不說比儒學更適合聖新王朝。

但隻要陛下出自顏家,儒家的地位就無人能撼動。

這便是他能頂著天下人反對,複辟周禮的底氣。

“魏丞相,今日朝會,還請大人多多費心。”

孔穎達對著魏征的背影,低聲請求。

魏征沒有言語,看了眼天色,見時辰已到,上前叩開宮門。

片刻之後,群臣在宮人的引領下,進入大殿之中落座。

此時,因有禮法限製,無人再出聲。

群臣皆坐立在位置上,享用麵前的熱茶。

孔穎達改製之後,朝會君臣相坐而談。

隻是陛下高坐龍椅,群臣坐於殿中。

這無形之中,提高了朝臣的地位,降低了皇權。

這也是孔穎達複辟周禮,群臣最後能夠妥協的原因之一。

士大夫與天子共治天下,這本是入仕者的終極夢想。

而朝堂中的座次,無疑讓這夢想更易實現。

群臣落座片刻之後,顏直在宮人的帶領下,坐在龍椅上。

瞧著下方的座位,顏直微微一愣。

這座次,不像朝堂,倒像是學宮上課的場景。

“臣等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顏直一出現,群臣異常激動,山呼萬歲。

聲音洪亮,將顏直的瞌睡一掃而空。

顏直強忍心中不適,右手微微抬起。

“平身!”

一番複雜的開場流程過後。

到了群臣上奏的時間。

魏征坐在位置上,閉目養神,並未進言。

坐在魏征身後的孔穎達會意,正準備從懷中掏出準備好的奏折。

奏折之上,可是當世大儒聯名上奏的內容,相當有分量。

為此,他可是準備數日,陛下定會滿意。

可是,當他滿懷希望拿出奏折,準備起身上奏。

一道洪亮的聲音,從武將之列傳來。

“陛下,臣有要事啟奏!”

“陛下功高蓋世,千古無二,當得起這武聖之名。”

“臣與朝中武將官員,聯名上書,願陛下坐鎮武廟。”

“以鎮我聖新王朝武運昌隆,山河無恙,天下太平。”

李世民慷慨激昂的聲音,震驚朝野。

孔穎達滿臉錯愕,坐在位置上,愣愣出神。

他的完美計策,竟被人竊取,真是小人行徑。

已被人搶占先機,孔穎達不願再等,正準備起身上奏。

此時,武將之列傳來一陣此起彼伏的聲音。

“臣附議!”

甚至就連文臣之列,也有不少附和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