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三江省,南城市郊。
在這一年,中國又發生了一件大事:
一位老人在南方發表了一係列的重要講話,從此中國開始了市場經濟的建設。
下海經商在這時是時代潮流。
各種百萬,千萬,乃至億萬富翁也頻頻出現。
三江省也是沿海省份,這裏的人似乎從出生起,骨子裏麵就帶有經商的基因。
所以,從政策鬆綁之後,這裏的經濟發展迅速。
就算原本還是國家級貧困地區的南城市,這幾年的經濟也得到巨大的飛躍,被稱為“小香港。”
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建設也如火如荼開展。
此時,一大支工程隊正彙聚在南城市郊的一處施工工地。
按照規劃,這裏要修建一條繞城高速。
金橋銀路,這麼大的一個工程,勢必又要造就一批富翁。
但此時,工程項目負責人卻愁眉緊鎖。
因為,工程停工了!
時間就是金錢!
一天的耽誤下來,就是幾萬的損失,再加上如果不能按工期完成的話,那賠償更大!
工程老板心急如焚,但卻沒有辦法。
因為這裏的工地出了一件怪事:
因為此地是丘陵地形,所以繞城高速是以高架的方式建設。
這對於施工經驗豐富,技術設備先進的這支工程隊來說,不是難事。
前期工程下來,一切順利。
隻是在工程進展到一半的時候,出現了異常:
其中一個高架橋的地樁打不下去!
打樁這天,施工隊伍使盡渾身解數,也隻是把地樁打進地表下十幾米而已,再往下打便像是打在了堅硬的鋼鐵上麵一樣,不是打歪了,就是把樁頭打斷。
要知道,南城這個地方屬於江南丘陵地形,地下根本不可能有堅硬的岩石層,即便是有,以樁頭的堅硬程度也可以輕易穿破。
況且,整個標段開工以來,其他高架橋的地樁都沒有出現這種問題,怎麼就偏偏這根打不進去呢?
經驗多的老師傅不信邪,自己親自操作機器,使盡渾身解數,到頭來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折騰了半天,地樁還是不能順利的打下去。
沒有辦法,施工隊伍隻好找到了項目領導,一起商討方案。
項目總工查閱了此地的地質報告,用科學的方法論證了地表下的地質、岩層情況,然而並沒有發現什麼異常。
於是,項目方的領導們親自到達施工現場進行指揮,專業的探測儀器和更高硬度的樁頭也派上了用場。
可一頓操作,地樁還是絲毫不往下走,而被樁頭旋上來的泥土裏,竟然出現了暗紅色的粘稠液體,像什麼東西的血液一般,還散發著刺鼻的腥臭味!
這時,大家都開始慌了,誰也不敢再繼續打下去。
工地就此停擺!
工程項目部內,大家一言不語,隻是默默的一根一根抽著煙。
但終究緩解不了心中的苦悶!
隻見正中央主位上,一位膀大腰圓,臉上帶著幾分匪氣的人驀然站起身來,指著下方坐著的人,語氣不善的怒罵道: